第八章 除掉障碍(第3/8页)

最后,他就写了一封信,请人送给文信侯吕不韦。他在信中直接责问吕不韦,“你为秦国立了多少功劳?为什么得到那么多的奖赏?你跟秦国的王室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寡人叫你仲父?我建议你还是带着你的家属回蜀地去算了。”

吕不韦读完这封口气生硬的信后,觉得很委屈,但又不能说,是我走了夫人路线,这才让你老爸当了大王;是我跟你的老妈好了之后,所以才称仲父的。

他深知嬴政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如果他不主动处理自己,有关部门就会过来处理他。

于是,他找来一包毒药,把自己毒死了。

这哥们儿原来是个商人,靠自己做生意,成了当时的千万富翁,但又觉得不怎么拉风,很想在历史舞台上露露脸。于是,他拿出全部的家产,进行政治投资,强行插进秦国高层,大获成功,直接掌握秦国大权十几年,又是相邦又是仲父,帮小屁孩决策,还和小屁孩的老妈好了,放眼秦国的历史,谁做到了这一点?张仪可以到处欺负别的国王,但他在秦王面前,有这么大的发言权吗?白起可以一口气坑杀四十五万人,但他在秦王面前,还不是一个屁都不敢放。吕不韦把生意经化为政治经,谁也比不过他啊。哪知,才过几年,他的下场就跟白起一个样。这才知道,生意钱不好赚,但在政坛上混,风险更大。你混得好的时候,呼风唤雨;你混得稍微有点差,你的脑袋就直接落地。风光与风险并存,良机与危机同在。

吕不韦死后,他的家人就把他偷偷地埋葬了。

嬴政下令,把哭过吕不韦的舍人们都赶出境外,然后下令: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不韦者,籍其门,视此!

这时秦国得到魏国的一封信,信中请秦国派部队帮助他们一起去攻打楚国。

嬴政读着这封信,不由笑歪了脸。魏国真是个奇葩国家,我们秦国天天打你们,都已经把你们的国家打得又平又扁了,现在居然还去跟楚国发生武装冲突。这不是等于帮我们去消耗楚国的力量是什么?这事要不是帮忙,那寡人不是猪头才怪。

于是,秦国决定不但援助,而且要大规模援助魏国,他们动员了四个郡的力量开过去,跟魏国猛打楚国。

同时,嬴政还派桓齮再打赵国。

始皇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桓齮与赵将扈辄在平阳大战,结果斩杀赵军十万,扈辄的脑袋也丢了。赵国震动。现在赵国的人口不多,经不起几个十万的损失了。眼看秦国大军继续开进,只得派李牧出来。

赵王任李牧为大将军,带着部队与秦军在宜安、肥下一带决战。

桓齮刚大获全胜,觉得大规模斩赵军真爽,正牛得要命,做梦都还想找赵军作战。这时看到李牧又带着一群赵兵前来,不由笑了,“呵呵,送死的又来了,太及时了。”

这哥们儿以为自己能打败扈辄,同样也可以打败李牧。

哪知,李牧跟扈辄的差别太大了。

当然,桓齮对李牧还是有所提防的。他也知道李牧很善于防守反击。他现在深入赵国后方,最怕打持久战。他怕李牧会像以前廉颇那样,设营垒阻击,让他师老兵疲,然后大举反攻,那他就吃不消了。于是,他就率主力进攻肥下,意图是拿下肥下,刺激一下李牧,让李牧出兵援救,他就可以在运动战中消灭李牧。但李牧是什么人?一个名列战国四大名将的人哪能这么轻易中计?他一眼就看透了老桓的阴谋,便什么也不做,继续在那里坚守。

但那个赵葱却是个菜鸟,看到肥下城破在即,急忙来找李牧,叫李大将军快去救肥下。再晚就完了。可李牧没去救肥下。

他不去救肥下,并不表明他没有行动。他瞅准了个机会,突然向秦军的大本营发起攻击。

桓齮想不到这哥们儿会来这一招,急忙回军迎战。双方在肥下城之下交战,李牧奇兵突出,硬是把秦军全部就地歼灭。

桓齮只身逃回,这才知道,在会打仗的牛人面前,自己真的太小儿科了。

赵王大喜,封李牧为武安君。这个封号跟白起一样了。可见现在赵王对李牧的倚重。

桓齮被打得很没有面子,便乘着李牧回去,又带着部队打过去,夺取了宜安、平阳和武城,算是给领导有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