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嬴政亲政(第6/12页)

使者来到大梁,代表赵王慰问廉颇。廉颇看到使者来了,为了表现自己仍然神勇不减当年,便在使者面前一口气吃下一斗米和十斤肉,表示自己的胃口还很好。当然如果只是表现胃口很好,那就不是廉将军了。他吃过之后,又跨上战马,做了一段冲锋陷阵的演习,表示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是超级过硬的。这个使者刚开始对廉颇很佩服,感慨自己能不能活到这个年纪都还难说,老将军不但活到这个岁数,而且硬件还能这么过硬。可这个使者更爱钱。要是让廉颇回去,自己就得把钱还给郭开。他实在不愿意让到手的钱又退回去。

于是,回到赵国去面见赵悼襄王时,使者就说:“老大,我见到了廉将军。现在他饭量很猛,能吃能喝,消化非常顺畅,只是跟我在一起聊天时,才坐着没有说几句话,就去了三趟厕所。”

这哥们儿说话有艺术吧?不说廉颇人品不行,更不说廉颇没有水平,也没有说廉颇身体构件坏了,只是说老人家屎尿频繁。然后就紧闭了嘴,等老大下结论。

赵王大概也是个有洁癖的人,一听到这话,不到一盏茶工夫,就去了三四回厕所。赵王心想,你还怎么上班?如果让你当赵国的相国,那以后丞相府就得设在厕所里了。这也太给寡人丢脸、太给伟大的赵国丢脸了吧。

于是,赵悼襄王就把准备重新任用廉颇的议题搁置,而且再也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楚国听说之后,就派人去把廉颇请到楚国,让他当上了楚国的军事领导人。

廉颇从此彻底离开赵国,这对秦国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讯。虽然他又到楚国任职,但对秦国是一点儿威胁也没有了。秦国现在仍然坚持范雎的政策,近期仍然将目标死死地锁定在韩赵魏。楚国呢,暂时留着吧,以后再跟你玩。廉颇的特长是防守而不是进攻,他坚守起来,就是白起那样的牛人都攻不进去。如果他还在赵国,秦国还真拿赵国没有办法。现在他去了楚国,这个特长就完全丧失了意义。廉颇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了。

廉颇也知道这一点,他到楚国之后,就天天叹气说:“我思用赵人”。这话的意思就是,我最想指挥的是赵国的士兵。

李牧同样牛

不过,秦国高兴得有点太早了。秦国高层以为廉颇走了,赵国就没有牛人了。哪知,又一个牛人从赵国登上历史舞台。

这个人就是李牧。

据说李牧也是嬴姓,算起来与秦王室的祖先还是很有瓜葛的。也许一千年前,他们还是一家人。可现在他们是敌人。

李牧此前一直在赵国军界任职,按说这样一个历史牛人,早该出名才对。他没有出名的原因是因为一直在赵国的北部边境那里站岗放哨,任务是抗击匈奴的入侵。秦嬴跟匈奴似乎是天生的敌人。早在秦国创业之时,最先跟他们死磕的就是匈奴的祖先。现在赵国这支秦嬴的后裔,虽然从秦嬴分离出去,却仍然没有摆脱与匈奴打交道的宿命。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匈奴是一个很难缠的部落。

李牧就是长期跟这样的部落交手。如果没有点水平,能跟匈奴玩到现在吗?

当时赵国在忙着跟秦国打来打去,国家几次差点被灭了,高层根本无力去管北部的事务。于是,李牧就成为赵国北部边防的最高领导人,手中的权力很大,不光人事任免权,连税收权力也由他掌管。

这哥们儿对士兵们很好,每天都杀几头牛来给大家吃,让大家的生活过得很不错。而且他让部队都必须会射箭骑马(当时大家打仗基本还是用兵车),看好烽火台,还不断地派侦察兵四处深入匈奴境内把对方的情况摸清楚。

他对大家说,如果匈奴人入侵,我军就立刻带着人马、牛羊以及其他物资,全部退入营垒中死守。谁敢抓他们的俘虏,我就杀死谁。

匈奴人听李牧有这么一条训示,都笑了。他们频频入侵,每次赵国的军队都点起烽火,然后紧急带着所有的东西躲进营垒。这么坚持了几年,双方都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很多人都觉得李牧这样做,实在是太保守了。堂堂大赵帝国的大兵,怎么怕匈奴怕到这个样子?才看到人家出动就躲着头都不敢抬。

最后连赵王都派人过去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把。说你也太胆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