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嬴政亲政(第5/12页)

于是,继续打魏国。

魏国没有了信陵君,就等于没有了战斗力,只要你愿意打,就可以打败他们。

秦国部队向魏国发动攻击。战争的规模不算大,但取得的成绩还是很让人兴奋的:斩首三万。

魏国相当郁闷,但更郁闷的还在后头。

赵国看到魏国这么脆弱,也觉得可以在他们身上吃点豆腐。

于是,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代理丞相,成为赵国第一号大臣,然后让他带兵去伐魏,拿下了繁阳。

廉颇老矣

廉颇这个老牌将军到了这时算是爬到了事业的最高峰。

以前在长平之战,他跟赵孝成王闹了个不愉快,但后来赵孝成王在大败之后,全面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又重新重用他,对他的信任不再掺有任何杂质,两人的合作又十分愉快。

可这个愉快终于也到期了。

到期的原因是赵孝成王死了。

赵孝成王的儿子悼襄王接过老爸的班。你一看到这个谥号中有个“悼”字,就知道这哥们儿是个很衰的君主。这哥们儿虽然在赵国有史以来最艰难时刻上位,但他并没有一点儿振奋进取之心,仍然没有汲取前辈们不重用人才的教训。这哥们儿还当太子时,有个伴读叫郭开。两人在功课方面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却在玩耍方面的配合十分默契。因此,两人的关系从小就好到现在。当然,如果郭开是个德才兼备的正人君子,赵悼襄王跟他关系再铁,那也是没有事的。可一般这些人的特长除了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外,陷害别人也很拿手,帮你治理国家的水平一点儿没有,但搞乱国家是很擅长的。

你想想,郭开这样的人,廉颇能看得顺眼吗?按廉将军的性格,看到他那样跟太子玩,他不大骂几句他还是廉大将军吗?那时,郭开被廉颇大骂后,只是夹着尾巴做人,什么话也不敢说,什么动作也不敢做。但心里很恨这个廉颇。

现在,郭开的玩伴当上了老大,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郭开狠狠地提拔了一把——直接让他当了相国。

郭开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下廉颇。

他对赵悼襄王说:“大王啊,现在到处都说廉颇有不臣的想法。他的功劳也太大了,不能让他再立功了。他要是再带兵立功下去,恐怕大王也没有能力控制他了。还是让他退休算了。”

赵悼襄王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人家国家的牛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新鲜血液,咱们赵国不能老是你这个老将军当政吧?你要是再当政下去,我就真的无法当政了。

于是,他果断地下令,免去廉颇的职务,由乐乘接替。

廉颇一看,就跳了起来,老子这辈子全卖给了你们赵家。当你们赵家的首都给人家包围得水泄不通时,是老子在那里死硬顶住。没有老子,现在你们赵家还有吗?这么一想,廉颇心里就十分不服,带着部队就去打乐乘——看看谁还敢来接替我?

乐乘手里没有兵,看到廉颇的部队杀来,只得抱着那颗头跑路。

廉颇搞了这么一脚之后,知道自己在赵国也待不下去了,于是也向乐乘学习,一路狂奔到魏国。

他本来以为,现在魏国没有什么牛人,他过去之后,肯定会被大大地重用一把。哪知,魏王连自己的弟弟都不用,哪儿还会用他?

于是,他只好在魏国那里满头白发地吃着闲饭。

秦国看到赵国发生了这个突发事件,乐乘跑了,廉颇也跑了,赵国就什么人也没有了。打赵国的时机到了。于是,又派出部队去打赵国。

赵悼襄王被秦国打得很痛苦,这才知道廉颇的重要性,很想再把廉颇请回来帮他对付秦军。

而廉颇也很想回赵国。

两边都有这个意思,按说之后愉快合作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郭开又出现了。这哥们儿好不容易把廉颇踢出赵国,哪能让他又回来?当然,他知道,如果他又在赵悼襄王面前说廉颇不能用,那他绝对是个小人中的蠢材。

这一次,他只是在背后玩了一个小小的把戏。他只是去找那个去考核廉颇的使者,给了赵王使者很多钱,叫使者想个办法,务必让廉颇的考核不过关。

使者看这么多钱,于是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