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长平之战(第7/10页)

试想,如果赵国的军用物资不那么匮乏,赵国高层也许会支持廉颇的保守战法,挂着免战牌与秦国耗下去,结果也许会好一点儿。但赵国高层看到廉颇虽然能守住前线,但他们的后勤工作却越来越难做,军用物资越来越难以筹集。于是,他们都跳了起来。于是,当赵王急着要速战速决时,赵胜无语,蔺相如也紧闭了嘴。

最后一个不幸,就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话,全力开展外交活动。如果能得到楚齐韩魏等国的支持,组成抗秦联盟,或许会有另一种结局。但这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而这个权宜之计,最后也被赵王彻底葬送。范雎巧妙地堵住了这个漏洞。

于是,赵国就只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等着大败的这一天了。

这场大战的意义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很重大的。

经此一役,赵国一蹶不振,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了,其他国家对秦国更加提心吊胆。而秦国的实力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统一中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相将不和

长平之战一结束,秦国举国兴奋。

而最兴奋的要算是白起了。

当年(公元前259年),白起把秦国主力一分为三,下令王带部队进入赵国的武安、虎牢。王毫不费力地拿下了。

司马梗带一支部队北略太原,把上党的全部地皮都划归秦国的版图,他自己则准备带着主力部队直指邯郸,乘胜把赵国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抹掉。

不管你从哪方面看,白起的这个决策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按常规,现在的赵国肯定已经不堪一击了。秦国高层肯定会全力支持白起的这个决策,全国上下一心一意支援前线,做好接收赵国的准备工作。

然而,还是出现了意外。

赵王经长平一役,回去也痛定思痛(其实是痛还远远未定),作了一次深刻的反省,觉得自己重用赵括、撤掉廉颇是中了范雎的反间计。范雎在对廉颇没有了办法时,就使了这个反间计。现在他们没有办法了,也只得向范雎学习,搞个反间计。

范雎反间计的目标是廉颇,而赵国这次反间计的目标是谁?

白起。

没错,就是要把白起搞定。

赵国知道,他们搞不定白起,就会被白起搞定。

他们的反间计也同样简单,而且做得明明白白,一点儿没有掩示。

当然这个反间计没有由赵国直接出面,而是由韩魏两国出面进行的。

韩魏两国在长平之战时,都缩着手当专业观众,好像是人家打架跟他们无关一样。现在看到赵国大败,眼看就要被灭国了,突然觉得自己的危险也来了,这才知道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国际事务其实都跟自己有关。他们急忙与赵国修好,跟赵商量如何面对白起的到来。

最后,韩魏两国集资,拿出大量的金钱,让苏代带着跑到咸阳,直接向范雎行贿。

范雎跟所有的高官一样,对的贿赂十分欢迎——只要你愿意给,给多少我都不嫌多。他看着苏代给他的钱,笑着问:“苏先生有什么事请我帮忙?”

苏代却说:“我没有什么事啊。不过请问一下范大人,现在武安君是不是正在围困邯郸?”

范雎说:“是啊。怎么了?你没有家属在那里吧?要是有,我跟白起说一说,破城时会关照你一把的。”

苏代说:“呵呵。武安君灭赵,估计已经没有什么困难了。可是大人想过没有?赵国灭亡了,秦王就可以称王天下了。那时论功行赏起来,不会是范丞相最大吧?应该是武安君白起功居第一。他的职位将无可争议地成为秦国第一。那时范大人甘心成为白起的手下吗?你即使不愿排名在白起之后,但也由不得大人了。所以呢,现在你应该阻止白起的进攻,逼迫赵国割让一些土地,获得一些利益就算了。不能让白起独自拿下这个大功啊。”

范雎那个脑袋是什么脑袋,当然知道苏代是为赵国当说客来的,目的就是拿下白起。可他觉得苏代说得真的太对了。要是让白起这个家伙灭了赵国,他以后真的当了白起的手下。那对于范雎来说,情何以堪啊。

坚决不能让白起灭赵。

存赵就是巩固自己的地位。

范雎马上跑去见秦王,对秦王说:“现在我们的子弟兵刚刚打完长平之战,他们太累了,需要休整一段时间再打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