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开始复兴(第5/8页)

如此玩了一年。公子连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告诉魏武侯,自己要动身了。

魏武侯过来为他送别。

两人大吃大喝之后,按照惯例,他们得对天盟誓。以前晋文公就跟秦穆公玩过这一套。

公子连发誓说,如果回国当了老大,不管秦国如何发达,只要魏武侯还在位,秦国永远不与魏国为敌。

魏武侯一听,心里很不爽。可到了现在他也没有办法了。

公子连就这样带着自己的几个跟班,日夜赶路,当来到秦郑两国的边界时,守将硬是不让他们过关。他虽然很生气,但没有办法,只得又绕道戎族之地回国。

秦国的首席大臣菌改早已出来,在焉氏塞那里迎接他,然后在西河宣布:从此以后,公子连是秦国的最高领导人。

太后知道后,当然不愿意,便派部队过去抓他。哪知,那个带兵的将军早已经被公子连的手下收买,才到半路,就做全军的思想工作,说只有跟公子连才是最好的出路。大家一听,都表示同意。于是,大家集体宣布,一切行动听从公子连的指挥,公子连指向哪,他们冲向哪。

首都的群臣知道后,立马组织起来,向太后开展行动。太后平日里只有几个宦官。宦官扫地也许扫得很干净,可面对大规模的政变,哪有什么办法?

政变队伍毫无阻力地冲进宫殿里,把太后和秦出公一起杀掉,然后把他们尸体都丢到河里,当水族的快餐。

公子连在大家的热烈欢迎下,进入首都,当上了秦国的第一把手。他就是秦献公。

这一年是公元前384年。

如果当时他顺利继承老爸的位子,现在他在这个位子上已经坐了三十年,算起来也是个资深的老大了。可现在他的年纪虽然不小了,但仍然是个新嫩的国家元首。

他虽然曾经绝望过,但历史最终选择了他。如果他避难的不是魏国,而是别的地方,也许秦国的历史就会改写。秦国的历史一改写,中国的历史也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因为他避难的魏国,恰好是魏文侯当政。魏文侯当时为了富国强兵,让魏国在夹缝中生存、强大起来,引进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中最猛的就是李悝、吴起、西门豹。他在这些人的力挺之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迅速让弱小的魏国强大起来,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最后把老牌大国秦国打得除了失败,仍然是失败,强行占领了秦国大量的国土面积,差点把这个西方霸主一口气打死。

秦献公在魏国这么久,对魏国的这些改革措施以及改革带来的成果,很熟悉,也很震惊。他深知,秦国要复兴,只有改革。

他的第一个改革措施就是,废除了秦国最流行的殉葬制度。这个改革,是真正让人民得到实惠的改革。要知道,当时秦国的贵族一死,就要把很多生猛的小屁民活埋下土,到阴间当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谁也不知道,死去的贵族是否真的因为有那么多人陪着,在阴间不寂寞,但因此造成大量青壮人员的死亡,不但使得秦国人口难以增长,更让广大小屁民对政府一点好感也没有。这个制度一革除,大家便觉得秦献公真是个好老大。

秦献公深知,要让国力强大起来,就得让人口数量猛增。于是他出台政策,让国民多生多育,还不断引进外来人口,到三秦大地定居生活,成为秦国的公民。

他做的第二个动作,就是迁都。此前,秦国的首都在雍。秦献公决定再向东移,到栎阳建立新的都城。

他迁都的目的,一来是脱离秦国老牌贵族的控制,二来向广大人民表示了他重新夺回被魏所占国土的决心。

他虽然很恨他的叔叔秦简公,但他仍然坚持由简公推行的初租禾。秦国原先制度十分落后,所有的田地全是贵族和政府所有。你种的田,都是租的,收成基本归政府。初租禾制度则规定,你第一次的种的收获要交给政府,后面就将士地交给你耕种。这是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占有者对所占土地拥有所有权,使大批占有私垦田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成为土地的合法主人。生产力迅速得到发展。

照顾完小屁民们,还得回过头来照顾一下那些既得利益集团。要是得不到他们支持,就会什么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