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开始复兴(第4/8页)
五十万对五万,光用脚踩都可以踩死魏军。
当时,秦惠公的信心应该是满满的。
可吴起的信心是也满满的。他一点儿不管秦兵人口数量,他只相信自己的士兵能以一当十。秦国的士兵没有想到,他们所碰的士兵比一群疯子还可怕。他们只在意向前冲杀,别的什么都不顾。结果,秦惠公大败,败得比他的老爸还要难看。
从此,秦国又躲在一个角落里,向乌龟学习,不敢再伸头出来了。
但你不出头,并不表示人家就不动手了。吴起带着部队继续向秦国发动攻击,再次把秦军大败于武下。
秦军的这场大败,发生于公元前387年。
秦惠公也在这一年死去。
历史最终选择了公子连
秦惠公的继承人是他的弟弟秦出公。你一看到这个谥号,基本就能知道他的结局了。
秦出公并不是因为自己太菜,才成为秦出公的,而是因他当老大时,才两岁。
你想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到处都在上演弱肉强食的血腥大戏,一个还在尿裤的小屁孩能当什么家?
这样,就由他的老妈来掌握这个国家机器,天天向全国人民发出最高指示。
如果这个秦国头号寡妇有武则天的水平,那也没有什么。可这姐们儿差武则天太远了。她觉得目前秦国最有才的不是那些大臣,而是她身边的那几个宦官,什么事都和他们商量,都由他们去贯彻落实。
于是,那些有水平的大臣都纷纷跳槽,跑到别的国家去了。那时是中国人才流动最猛的时代。只要你有水平,可以到处找工作。
秦国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如果魏国在这个时候,发动大军猛打秦国,估计不用费什么力气,三秦大地就可以划归魏国版图了。可是魏武侯不是魏文侯,他虽然勇武,但脑袋在关键时刻不够用。尤其是对外交事务,目光就是不够长远。他虽然帮齐国的田和搞了个诸侯之位,因此跟齐国建立友好关系,可又跟赵韩两国闹僵了。
魏武侯这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周边全是敌人:楚秦赵没有一个国家跟自己是友好邻邦的。他这才知道,得跟这些国家修好。可跟谁修好呢?
楚国给他们打得老死不再相见,赵国跟他们联合了这么久,最后利益一点儿不沾,他们能信得过自己吗?
看来只有动秦国的脑筋了。当然,秦国更恨他们。可现在秦国很乱。如果想办法把这个秦出子打倒,让亲魏的人当上秦国领导人,他会听自己的话吧?
我们的秦献公——当时还是公子连的时候,便进入魏武侯的这个计划之中。
公子连被人叫了过去,说现在秦国是孤儿寡母当政,朝政乱得像一锅八宝粥,魏国愿意帮助你回去就任新秦国元首。
公子连一听,立马知道了魏武侯的用意。这哥们儿在魏国流浪已经二十九年,已经完全成熟了。他并没有当场表态。魏国这些年来,是秦国的死敌,现在他要是在魏国的帮助下回国,广大秦国人民群众肯定不欢迎他,到头来只怕把秦国搞得更乱。而且,自己要是接受了魏武侯的这个帮助,以后自己就永远成为魏国的跟班并接受他的摆布。公子连恨他的叔叔,但更恨魏国。如果当上秦国的老大,不能攻打魏国,为秦国这么多年的屈辱争回脸面,他当这个秦国老大还有什么意义?
但他又不能拒绝魏武侯。他要是拒绝了,他在魏武侯的眼里就没有一点儿价值了,到时魏武候对他会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他在艰难思考之后,最终作出自己的抉择:自己回去,靠自己的力量当上秦国的老大。他多谢了魏武侯的好意,说现在魏国也很困难,自己一个流浪汉,不能分散魏国的力量。自己的事还是自己解决吧。
如果是别的老大,看到公子连这个态度,肯定对他很警惕。可是魏武侯却很高兴——只要他答应回国,目的就达到了。
他当场送给公子连很多金银财宝以及马匹。
公子连知道,现在秦国那些大臣肯定恨太后恨得要死,于是,先派人潜回秦国,跟太后的反对党取得联系,结成反太后联盟。
那几个潜伏人员很有水平,到了秦国之后,不但跟那些反对派联系上,还到处派发现金,拉拢了一大批将军和大臣。然后为公子连制造舆论,说只有公子连才能救秦国,为公子连的最后出场打下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