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开始复兴(第7/8页)

赵烈侯这么一想,就不爽了,于是,什么也不说,自己调整内外政策,单独向周边发展。赵烈侯这时也重用了个猛人叫公仲连,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力又慢慢担升,而且对魏国的不满也开始慢慢地表现出来。

赵敬侯时,干脆把首都迁到邯郸。这个做法跟秦献公的做法没一点儿区别。秦献公迁都,是因为把目光投向东方。赵敬侯迁都,说明他已经把目光转向中原。

于是,魏国不高兴了。他们一直以为,中原是自己经略的,你赵国不好好向北发展,硬是要到中原来,这不是跟自己作对争地盘是什么?

魏武侯想:既然你赵国不给老子脸面,老子为什么就不敢翻脸?现在这个世界谁怕谁?这个哥们儿长期处于嚣张状态,不管做什么事,都比谁来得快,就是做撕破脸面的事,也抢在人家的前面。于是,他决定插手赵国的内政。

赵国迁都面临一个问题,有人反对把首都迁走。这个反对党的带头大哥就是。这哥们儿居然想武力解决赵敬侯。而魏武侯觉得这是个历史性的机会,派出部队向邯郸进攻,想配合公子朝把赵敬侯搞定,最后被赵敬侯一把粉碎。

于是,魏赵关系破裂。

魏国,一个夹在赵、秦、楚、齐之间的诸侯,就这样又回到单干的局面。当你看到这四个国家的时候,你就知道,魏国之后的日子将是十分不好过了。

更要命的时候,现在周边的这几个国家,都在向魏国学习,纷纷进行改革开放。秦国自不必说,那个楚国因为得到被魏国踢出国门的吴起,直接就让他当上了令尹,也在大力进行改革,取得的成效一点儿不比秦国小。

而且这些国家都是大国,发展空间还很大,改革成果更加显著。

魏武侯终于觉得魏国真的压力太大了。

可当他有这个感觉的时候,他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这哥们儿的晚年肯定很郁闷,连个继承人都没有宣布,就挂掉了。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认为自己有资格当老大,于是,搞了个动乱,两人各占魏国一半。

这两个儿了一个叫公子锜,一个叫公子缓。公子锜胆子大,立马任命自己为魏君,也就是后来的魏惠王。

两人相持不下。韩国看到机会来了,派人找到赵成侯,说:“咱们干一下魏国。”

赵成侯当然同意。

韩赵两国合兵,向魏国进军,把魏惠王打了个遍地找牙。按赵成侯的意思,顺便把魏惠王一把砍了,然后把魏国分了。但韩懿侯不同意。韩懿侯怕人家说他们残暴。要是把魏国分成两个国家,实力一分为二后,比宋国和卫国还弱,那时,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这对于周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乐观其成的。

赵成侯不听。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怕人家说残暴?

韩懿侯不说话,带着自己的部队辙了,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赵成侯一个人搞不定,也只得放过魏惠王。

魏惠王也是个呆鸟,逃过一劫之后,并没有办法修复跟韩赵的关系,硬是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又分别跟韩国和赵国打了一仗。虽然都胜了,但你稍用脑子想一下就知道,这个胜利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现在,摆在秦献公面前的国际形势,就如此:原先铁板一块、牛人济济的三晋联盟,不但人才紧缺,而且相互打得都找不可开交。

如果这时都不出手,就真的没有出手的机会了。

恰好魏国和韩国又在宅阳开了个会议,会议的议题是谈论关于周王室的事。

于是,秦献公大声宣布:魏国野蛮干涉中央王室大政,必须制裁。

就这样,他出动大军向魏军开展军事行动。魏军做梦也想不到秦国会出兵猛打自己一拳,一时给打得大败。魏国急忙跟韩联手,共同对抗秦国。

哪知,现在的秦国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弱秦了。秦献公的部队横扫过去,把韩魏两国部队再次杀得遍地找牙。

这一战,秦献公不但让国际社会再一次感受到秦国的存在,更是让秦国广大人民群众大大出了一口恶气,大家觉得秦穆公时代又要来临了。

更让秦献公心情超爽的是,周显王对他大大地表扬。虽然周王朝这块牌子早已经归入鸡肋行列,但你要是用他的时候,有时仍然很有用——尤其当招牌用——它让秦国从此以后理直气壮地参与中原的事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