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成一锅粥(第5/9页)

太伯和那个仲雍两个人一商量,觉得他们都不应该继续呆在周了,于是就狂奔到南方,“文身断发”,先在身上到处刺青,把自己搞得比九纹龙史进还要花花绿绿、还要乱七八糟,然后来把头发也剪短了,看上去更像个行为艺术家。不过,他们这么做,据说是表示自己已经是蛮人了,不能够再被重用了。到底他们是否是这个想法,还是有别的意思?我们都是不明真相的。

我估计他们是怕继续留在周国,哪天文王同志的脑子一复杂起来,觉得这两个哥哥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就会制造一场车祸,把他们废了。所以,还是远离为妙——在权力中心地带,有时远离权力中心跟远离毒品没有什么两样。

因为,两人如果没有权力欲望,他们跑到蛮地之后,就会跟像那个陶渊明同志一样,天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回家吃绿色食品维持生活才对。可事实上,太伯同志到了蛮地之后,立即举起自己的大旗,“自号勾吴”,让大家都把他当成老大。当时,“从而归之千余家。”其实这种行为,算起来就是一种原始的殖民主义行为——如此看来,太伯同志的权力欲望还是很强烈的。

后来,周武王伐纣成功,还派人去找到仲雍的后代,一个封为虞侯,另外一个就让他当了吴的第一把手。这个吴地的带头大哥叫周章。

吴国由于长期处于南方蛮夷地带,离中原很远,从来都是低调做人,夹着尾巴吃自己的饭,跟其他诸侯很少有往来。现在吴国的第一把手叫寿梦。周章的爵位是子爵,级别低得要命,跟楚处于同一个档次,人家都称为吴子。可吴子在这方面却向楚国学习得很到位,根本不用周王朝发给他们的那个公章,而是直接称王,叫吴王。呵呵,北方人的个体虽然庞大,可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是南方人——吴、楚、越这几个南方的小诸侯老早就自己称王。

寿梦看到晋国的使者来了,心里也很高兴。他们在这个地方高度自治了这么多年,有点寂寞了,现在中原霸主居然主动派人过来正式访问,不高兴才怪呢。

寿梦认为这是吴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最好时机,现在巴结上晋国就是巴结上中原诸侯,以后吴国的声音就可以在中原那里出现。公元前568年,寿梦派了寿越访问晋国老大哥,表示拥护晋国老大哥,老大哥的事就是吴国全体人民的事。

晋国马上开了个诸侯代表大会,确定吴国从此成为正式代表。这次代表大会,最大的赢家是晋国和吴国。

在晋国和吴国取得外交重大突破的时候,楚国却很郁闷。

吴国跟晋国挂上勾之后,就突然活跃起来,按照晋国老大哥的指导,不断地派兵到吴楚边境搞事,制造摩擦。虽然当时吴国的力量不怎么雄厚,士兵的战斗经验也不丰富,这些摩擦规模也不怎么巨大。可你的边境天天出现流血冲突,你的心里就会不爽。

于是,楚国高层一致出离地愤怒了。

此前,他们根本忽略了吴国的存在,可现在他们居然也来捣乱。你们以为你们巴结上了晋国就可以乱来了?不收拾你们一下,你们还以为自己不得了。他们严重地认为,玩晋国难度有点大,但收拾吴国是小意思的啦。

子重亲自带着一支精锐的部队去攻打吴国。

子重开始时,打得很顺手,直接拿下了鸠兹,到达衡山,然后派邓廖带着车兵三百人以及三千步兵向吴国进攻。

他们原以为,吴国的部队最多只有业余水平,只有本事在边境地区制造一些流血事件,碰到楚国正规军,估计也就是鸡蛋碰石头。

哪知,吴国的部队也是经过训练的,他们听说楚军杀了过来,一点儿也不怕,带着大军直接与邓廖对垒,大打了一场。楚军大败,结果邓廖同志被俘,只剩下八十个车兵及三百人跑了回来,向上级领导报告了战斗的经过。

子重这才知道,在战场上轻敌还真是吃大亏。

吴国还没有完。他们刚刚学习打仗,而且居然打了个大胜仗,觉得玩战争真的很刺激,取得胜利还真的很爽。三天后,他们又向楚国进攻,占领了驾地。

当时,邓廖在楚国算是能打仗的人,而驾地又是楚国的经济特区之类的地方。楚国的舆论界就坐不住了,个个把责任都推到子重的身上,天天往他的身上猛砸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