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乱成一锅粥(第3/9页)

如果不出现什么外,宋国光复一下这个彭城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战斗才打响,敌人还没有死几个,那个华喜太过勇猛了,身先士卒,才打了一仗,就挂掉了,弄得本来士兵人数就不多的宋军更低调了,最后居然没有拿下彭城。

楚国想不到宋国居然还敢来个防守反击——如果彭城又回宋国人民的怀抱,他们打这一战除了花得点儿新闻效应之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因此,又派子重带着部队去救彭城。

这时,华元撒着脚丫子拼命狂奔,去向晋国求救。

晋国的首席大臣目前是韩厥同志。

很多人这时的思维都还停留在老一套上,认为咱们的领导人才刚刚选上来,年纪又轻,连办公环境都还没有熟悉,还是先让自己站稳,暂时不此闲事吧。

可韩厥不同意,这家伙虽然是跟赵盾干革命出身的,现在年纪已经很老了,但思维系统还没有老化。他那双老眼仍然死盯着霸主这个位子——虽然现在晋国又到处可以摆霸主架子,其实很多诸侯还是采取围观的态度,对他们的热情程度并不高,如果现在不管宋国的死活,他们的这个霸主架子就会彻底垮掉,到时重新树立就难了,因此马上就站出来说:“呵呵,咱们正愁没有机会表现一下。现在楚国终于给我们创造一次大好的表现机会了。咱们的舞台就在宋国。”

晋悼公一听,韩厥说得很有激情,立即同意,并带着部队过去救宋国。

楚共王一看,这个小屁孩老大还真的敢杀上来。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在战场上碰到一个完全没有想到的事,这仗还用打吗?如果你认为还要打,那是你的事,但楚共王坚决认为不能打下去了。他上次吃了一次晋厉公的亏——晋厉公是要成年老大,吃他的亏,这个脸皮可以厚一下,还没有丢尽,要是再给这个小孩老大海扁一顿,满地找牙后灰溜溜地跑回去,这张脸可就丢得太彻底了。于是,在两军面对面时,楚共王下令撤军——咱楚国的军队是热爱和平的,是文明之师。

晋国这次出师,主动权全部拿在手里,如果不打一仗,实在也太无聊了。楚军已经退走,要硬狂追过去逼楚国干一仗,当然可以过一下打仗的瘾。可能追吗?楚国虽然缺乏胆量,不想过招,但他们现在仍然是大国,能把他们赶跑就已经不错了,要硬跟他们决一胜负,这仗的规模也太大,即使最后取得全面的胜利,但楚国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时,自己也离精尽人亡不远了。因此,楚国是不能追的。楚国不能追,但还有彭城可以围。这时,晋国不但自己出兵,而且还扯着霸主的大旗,叫那几个小国都跟过来——即使没有带多少兵,但派几个人过来围观还是要有的。这时,跟着晋国过来的诸侯国主要有:鲁、宋、卫、曹、莒、邾、滕、薛等八国。

彭城里的鱼石哪能挡得住晋国的进攻?没几天就全部缴械投降。晋国把这一批俘虏全都带了回去。

艰难的霸主

晋国觉得参加彭城之战,来听他们号令的只有那几个小国,觉得这个文章题目很大,但内容实在不够爽,因为那个齐国没有来。于是,又高调宣布,齐国这次不把霸主的命令当一回事,就是不把大家的利益当一回事,就是自绝于人民,诏大家都打过去吧,让他立即自绝于人民。

齐国人早上醒来时,突然看到诸侯的大军出现在他们的城下,听到集体高喊打倒齐国,也慌了起来,知道现在晋国真的得罪不起,忙跑过来做了一次深刻的检讨,说以后一定听霸主的话,霸主叫打谁,我们坚决打谁。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还派他们领导的接班人太子光过去当人质。

这时,晋国再一次统一了诸侯国的思想,觉得完全可以把这个舞台的规模搞大一点。于是,就决定拿那个郑国开刀。

当年六月,晋国首席大臣韩厥亲自带着大军向郑国开展军事行动,要狠狠地收拾一把这个流氓国家。郑国虽然有爱搞事的胆量,平时一觉得无聊,就一点儿不计后果地到处惹事,可哪撑得住以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过来?

多国部队的大军直接开到外城,然后在洧水那里抓住郑国的步兵,猛扁了一通,把郑国打得不敢再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