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66/66页)

李孝恭当即准备攻击,但是李靖又发话了,认为仓卒攻击,对手必然死战,不易抵挡。然而对手毕竟是乌合之众,难以持久,不如我们暂歇一日,等到对手军心散漫、战意懈怠、兵力分散后,我们再行攻击,必定一鼓而胜。

这次李孝恭没同意,当然,不出李靖所料,李孝恭失败而回。

然而,梁军的乌合一面在此战获胜后暴露无遗,这帮人居然自顾自抢起了唐军的军需,而且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每个人肩扛手挑,都超过负载,走路都摇摇晃晃,难以站稳。眼见梁军乱象已现,李靖乃率军出击,大胜,一路杀进了江陵的外城,又攻陷了码头,俘获了大量军舰。

此时,李靖又出了个注意,说把俘获的军舰全部放回江心,随它们自由飘荡。将领们都不同意,好容易缴获来的战略物资,应该利用,哪能还给对手?然后李靖解释他的用意,他说,梁国版图毕竟很大,眼下四面八方正有军队集结,增援江陵,我们悬军远来,一旦不能立刻破城,很可能腹背受敌。到时候我们进退不得,还要军舰干什么用?如果我们让军舰放入江中,顺游而下,勤王军一定会以为江陵陷落,不敢冒进,他们派兵侦查,也至少需要十天半月,趁此机会,我们即可破城。这是个好主意,李孝恭听取了。

还是不出李靖所料,勤王军看到这些空船,都以为江陵陷落,不敢前进。相反,一些人听说萧铣战败的消息,还主动投降了唐政府。

李孝恭进围江陵,切断了萧铣与外界的联系,萧铣实在无他法可想,部下也劝他投降,于是,十月二十一日,萧铣率军出城投降。

要说萧铣还有什么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他在投降之时,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唐军不要纵兵劫掠——梁国的传统就是“爱民”。

唐军入城后果然秋毫无犯,既没有劫掠,也没有没收梁国官员的财产,江陵于是平定——当然,这跟萧铣其实关系也不大,主要是岑文本和李靖的意见。

萧铣投降数日后,勤王军十余万集结,听说江陵陷落,也就纷纷投降了。

萧铣是可悲的,他连王世充的结局都没捞到,到长安后,就被李渊斩首了。

自此,隋末群豪,已经彻底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一个崭新的王朝,一个即将续写隋朝辉煌的王朝,已经展露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