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64/66页)
武德二年,刘武周这头沉睡中的猛虎,得到宋金刚这样的强援,终于出匣了:
武德二年,刘武周率所部二万入犯唐境,驻扎黄蛇镇,又联结突厥,一路披靡,先后攻破榆次、介州,终于进围太原。
李渊则令太常少卿李仲文出兵抵御,结果,李仲文中了对手的诱兵之计,而后杀进了刘武周的埋伏圈,而后全军覆没,李仲文也被俘虏,后来,李仲文还是瞅了个空子,才从刘武周手里逃了出去。
刘武周继续挺进——破平遥,取石州,杀刺史王俭,而后,兵锋所指,直向浩州。李渊又令哥们裴寂当晋州道行军总管,抵御刘武周,结果,宋金刚切断了裴寂军中的水源,而后趁着裴寂移军的当口,一战而破。唐军陷入崩溃,被杀的、逃亡的,道路相继,裴寂则一人一骑花了一天一夜,狼狈的逃回了晋州。
齐王李元吉听说刘武周大军杀到,对手下刘德威扯了个谎,说你以老弱病残守城,我率精兵出击,结果,李元吉刚一出城,就带着老婆孩子头也不回的逃回长安去了。刘武周大军压境,城内豪杰薛深开城投降。
李元吉丢了这个丑之后,气得李渊直跳脚,一度还想找个替罪羊,后来想想算了,是自己儿子不争气,也就作罢。
刘武周又派宋金刚攻打晋州,一战而克,俘虏右骁卫将军刘弘基,然后,宋金刚又进围澮州。结果裴寂同志再度表演,他没有任何抵抗的办法,唯一的路数就是坚壁清野,不断要求周边人民进入城池,而后又焚烧村落财产。老百姓无端财产被毁,自是很不满意,于是,叛乱近在眼前。
打响叛乱这一枪的,是夏县人吕崇茂,他干掉了县令,自号魏王,响应刘武周。裴寂试图平叛,但被吕崇茂击败。
隋河东守将王行本一直不愿投降唐朝,此时也举兵与刘武周呼应。
刘武周势如破竹,长驱直进,关中震动。
太原是李渊起兵的地方,如今被刘武周给占了,后院失火了,怎么办?两派意见,一、放弃,李渊就想放弃,二、夺回,这是李世民的意见。最后,在李世民的坚持下,李渊以三万兵马予李世民,令其进讨。
唐王朝的反击战从夏县开始,李渊派去的将领,包括王孝基、于筠、独孤怀恩和唐俭。结果呢?结果他们碰上了真正的硬骨头——尉迟敬德。这位打铁匠,当时正在刘武周的帐下,此前,他已跟随宋金刚在攻略晋阳的战事中屡建功勋。有尉迟敬德这样的当世骁将打底,唐王朝的反击战自然只能是遭遇挫折了——崇茂与贼将尉迟敬德袭破孝基军,四将被执。
好在不久之后,李世民到了,屯于柏壁。在夏县击退了唐军反击的尉迟敬德,则退还澮州。于是李世民邀其出战,两战两胜,先胜于美良川,后胜于蒲州。无疑,李世民的这两战两胜,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而后,李渊一看李世民进展不错,便亲往蒲津关慰劳,李世民则自柏壁轻骑迎接。然而,李渊这是帮了倒忙了,李世民刚一离开柏壁,宋金刚就立即围住了绛州。好在李世民回去之后,宋金刚自度不敌,又引退了。
当然,真正决定此战胜负的,还是粮草问题。刘武周、宋金刚,举兵远来,后方补给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就是这重中之重,出了大问题。护卫粮道的黄子英被唐将张德政所斩,其众万余人皆被俘获,此战之后,刘武周已经隐隐下风。
不久之后,因为粮草将尽,宋金刚引军引去,于是,李世民奋起追击。据说,为了一战而捷,李世民三天不解甲,两天不吃饭,与军众共甘苦,露营于雀鼠谷西原,跟宋金刚一日八战,每战皆捷,斩首万余级,获其辎重千余乘。宋金刚败走介州,为李世民所迫,只能以余众两万人出西门,列阵迎战。
李世民令徐世绩、程咬金、秦叔宝为北军(当时李密已经降唐),翟长懋、秦武通为南军,与宋金刚相交。战不多时,唐军稍有不支,李世民亲率精锐骑兵突击,再度大败宋金刚。宋金刚轻骑亡命,其部将尉迟敬德等人皆降,李世民收其部众,于是介州已复。
此战之后,刘武周、宋金刚元气大伤,尤其是刘武周,已经心生胆怯,不敢再战了,亲率五百人投奔了突厥;而宋金刚本欲收拾人马再战,结果部众离心,不复能战,无奈只能引一百人北逃,也投奔了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