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65/66页)
自此,李世民率军收复了河东失地,刘武周集团几乎覆灭。
最后交待一下刘武周和宋金刚的结局吧:
宋金刚不久后想要讨回老巢上谷,结果被突厥察觉,为追骑所斩;刘武周也一度想亡归马邑,也为突厥所查,最终被诛。
最后一个,萧铣。
隋末群豪中,萧铣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唯一一个亡国宗室之后。当然,也正因为萧铣的特殊身份,他才能够迅速崛起。
公元617年,巴陵郡(湖南省岳阳市)的军官董景珍、雷世猛等人阴谋兵变,夺取城池,起兵反隋。最初,董景珍被推为盟主,但是,董景珍认为,自己出身寒贱,恐怕难以服众,随后,他推荐了一个人——萧铣。
彼时萧铣正在罗川(湖南省汨罗市),接到报告后,不禁大喜,于是发出了檄文,招兵买马,不久就得数千人。正好,当时颍川(河南省许昌市)的沈柳生攻击罗川,萧铣出战不利,然后他就对手下表示,说要接受巴陵郡豪杰的请求,中兴梁国,一旦如此,沈柳生也会因之归附。
于是,萧铣自称梁公爵,恢复南梁的官服颜色和旗帜,正式起兵。
不出萧铣所料,沈柳生很快就归附了他,而且,在萧铣公开反隋五天后,他的手下,就已经增加到了数万人……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在乱世混,最大的实力,就是血统啊——所以说,大家明白当年刘备干啥死乞白赖非得说自己是皇叔了吧?这就是软实力啊!
而后,萧铣率军前往巴陵郡。很快,沈柳生和董景珍两派势力,为了座次问题,爆发了内讧——先是沈柳生诛杀了迎接萧铣的徐德基,萧铣对此居然予以赦免;而后,董景珍又诛杀了沈柳生,而萧铣,居然还是接受。
萧铣连手下两派势力的内讧都摆不平,为人毫无主见,也证明了他所拥有的一切,也不过是他的血统,除此而外,萧铣也没有值得一提的地方。
十月十九日,萧铣登坛祭祖,自称梁王,改号鸣凤。
由于萧铣远离反隋主战场,又拥有皇族身份,因此,他的扩张事业进行的顺风顺水,很快,他的版图就扩张起来了,在最巅峰的时期,梁国的版图东到九江郡(江西省九江市),西到三峡,南到交趾(越南北部),北到汉川(汗水以南),梁国的常备军,也扩张到40多万。萧铣一度还打算攻取巴蜀,但被许绍阻击。
当然,梁国的强大,只是表面的,这个猝然崛起的乱世政权,内部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萧铣其人心胸狭窄,为人猜忌,而他的部下,也并非其嫡系,因此也时常不服管束,恣意妄为。萧铣感到非常担心,试图推行裁兵,削夺部下兵权。
董景珍的弟弟试图叛变,事泄被诛,萧铣于是征召长沙的董景珍回江陵。
董景珍当然不愿回去送死,于是投降了唐王朝,许绍奉命接应。
还没等许绍能够抵达,萧铣的平叛部队就来了,率队的是张绣。董景珍也试图说服张绣,以彭越、韩信事相告,说我完了,你就是下一个。但是张绣不为所动,进兵围困,董景珍遂被诛戮。
再然后,董景珍的预言就实现了——张绣立下大功后,变得日益骄纵,最后,终于引发了萧铣的不满,随后,他就追随董景珍的脚步去了阴曹地府了。
公元621年九月,唐军开始对梁国发动毁灭性战争。
出征的唐军首脑是李孝恭(唐宗室,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他排行第二,仅次于长孙无忌),但是,真正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乃是李靖。
该月,唐军正要从夔州(四川省奉节县)出发时,突遇三峡水势暴涨,将领们都表示要等水势平稳后出兵,然而,李靖却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军贵神速,正好趁着萧铣不备,顺着猛涨的水势东下,抵达江陵,到时候萧铣一战可擒。李孝恭表示同意。
如李靖所料,萧铣果然没有防备,唐军果然长驱直进,连取荆门、宜都,进抵夷陵,而后又两度大败南梁守将文士弘,南梁江州总管盖彦举率五州投降。
此时,萧铣方才醒过味来,但是裁兵之后,他手里仅有数千禁兵,无力抵抗唐军,无奈之下,只能下发勤王令,要求各地率军救援。当然了,各地天高地远,路途险隘,一时半会部队难以集结,萧铣也只能靠着数千人登城固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