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28/66页)

当然,这次吵闹,只是兄弟间喝醉了酒之后,多次吵闹中的一次。因为心情不快,兄弟二人吵起嘴来,也就顾不上那么许多了,拣什么就说什么。当然,吵完之后,一觉醒来,也就什么都忘了,然后也就只能接着喝了。

众叛亲离的状况,继续在蔓延,不断有士卒开小差出走,宇文化及防不胜防,此时的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要完蛋了。当然,即便是完蛋,宇文化及也想,过把瘾再死吧——人生一世,不当几天皇帝,岂不是亏得慌?

于是,杨浩走完了他的人生路,死因是——鸩杀。

然后,宇文化及在魏县称帝,国号许,年号天寿。

杨浩的死因之所以如此明白,是因为宇文化及注定要失败了,而干掉他的人,他的弟弟宇文智及已经说过了——窦建德!

隋朝亡了,但是,唐朝,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英雄悲歌之窦建德Ⅰ——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领导

宇文化及虽然称帝,但他这个皇帝,是标准的光杆皇帝,没人不说,更重要的是——没地。宇文化及现在终于想通了,没有地盘怎么办?得抢啊!于是,宇文化及发兵攻打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结果很不幸,整整打了四十天,结果是——没打下来。而且,虐人不成反被虐,在魏州的这场仗,宇文化及损失了一千余人,这让本就捉襟见肘的人手更显局促。

搞不定魏州怎么办?宇文化及的想法是,换个地方吧。宇文化及选择了聊城——窦建德的地盘!

如今的窦建德,早不是当年那个寄人篱下的窦建德,他如今有地盘,有人马,在公元618年,还建立了大夏政权;在隋末天下群豪中,他就算不是最出彩的,大概也是最出彩的之一了。

现在就让我们把时间稍稍推前,来看看窦建德是怎样从山东群盗中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人物,最终成长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吧。

在窦建德的成长史中,他最需要感谢的是两个人:一是李密,这点很好理解,因为李密在瓦岗军的军事首演,就干掉了山东叛军的集体噩梦——张须陀;而后,脱颖而出的瓦岗军就成功吸引了隋军主力,为其他反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真正令人惊叹的是第二个人——杨广。

在张须陀死后,另外一个隋朝将领,成为了山东叛军的噩梦——杨义臣!

没错,就是那位在平定杨谅叛乱中,“人口不足牲口凑”的智将。

杨义臣其实并不姓杨,他原姓尉迟,是鲜卑人,他的父亲是尉迟崇,是杨坚的下属,关系非常铁。后来尉迟迥作乱,尉迟崇鉴于自己跟他同宗,自囚于狱,遣使谢罪,以此,杨坚对他更为信任。开皇初年,尉迟崇在一次跟突厥的战斗中阵亡,当时年纪尚幼的尉迟义臣就被收养在了宫中。尉迟义臣长大之后,杨坚念及旧情,感念其父之德,便赐姓为杨,是之为“杨义臣”这个名字的由来。

杨义臣曾经在仁寿年间跟随名将史万岁讨平了突厥,可惜的是,史万岁回朝后,就遭受了千古难见的冤屈,非但立功不受赏,而且还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而作为下属的杨义臣,也就是落了个不受牵连。而后,杨义臣又率军参与镇压杨谅的叛乱,在跟乔钟葵的作战中立下了大功。后又随杨广东征高句丽,宇文述当时有个七战七胜,充任先锋的就是杨义臣。

再后来隋末天下大乱,各地狼烟四起,群豪纷争,杨义臣作为隋朝大将,自也投入到了平叛的浪潮之中。

当时最为混乱的地区是河北,计有张金称、郝孝德、孙宣雅、高士达和杨公卿等部,往来剽掠,郡县不能制,往往失地亡众。也就两个人干得不错,虎贲中郎将王辩,清河郡丞杨善会,尤其是杨善会,据说大小七百余战,未尝败绩。但是,光靠着两位地方官员,也还是对付不了人多势众的叛军,于是,杨广就派出了杨义臣,而杨义臣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张金称。

杨义臣的作战特点,跟张须陀完全不同——张须陀是勇字当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冲上去就干,他手下的罗士信和秦叔宝,也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猛将;而杨义臣不同,张须陀强调“勇”,杨义臣强调的是“智”。前番讨伐杨谅,跟乔钟葵交战是,杨义臣就将他的“智”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