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第18/66页)

魏征提出的这个问题存在吗?答案是——存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多日以前的“童山之战”吧——彼时,因为宇文化及上了李密的恶当,愤怒之下,对童山的瓦岗军发动了奇袭,在那场《资治通鉴》用了64个字就描述完了的战事中,瓦岗军遭遇了重创。李密当时在战场上休克,而瓦岗军也几乎溃不成军,要不是秦叔宝力挽狂澜,瓦岗军可能就此崩溃。

就是在这场战事中,瓦岗军损失了他们大量的精锐。而这一点,也正是王世充认为可以尽快决战的决定性因素——密破宇文化及还,其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世充欲乘其弊击之……

然而,魏征的建议,却受到了郑颋的鄙视,认为这是“老生常谈”;魏征立即反驳,认为这分明是“奇计”,怎会是“老生常谈”,话不投机之后,魏征一怒之下,居然拂袖而去。

争论结束了,李密选择了“凶”——他输定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李密根本输不起。

英雄悲歌之李密Ⅷ——缺什么,别缺“命”

战斗迅速打响。

程咬金率领内翼骑兵部队随同李密在北邙山上筑营,而单雄信则率领外翼骑兵逼向了王世充的阵地——他在偃师城北筑营。然后,王世充就以数百骑兵为先锋,渡过洛水,杀向了单雄信大营——大战,就此到来。

李密立即派出裴行俨和程咬金前去增援单雄信。但是,一代猛将裴行俨却出师不利,上来便为流矢所中,而后跌落马下;程咬金见此,立即冲上前去,连杀数人,见王世充所部不敢进逼,便一把将裴行俨从战阵中抢了出来,然后将其放在自己的马背上,二人骑着同一匹马,飞奔而回。王世充所部岂会让程咬金轻易脱逃?很快,程咬金便遭遇了对手骑兵重重的堵截。

程咬金不断的躲避对手的攻击,但还是防不胜防,被一名骑兵用长矛刺穿了铠甲,程咬金立即转身,一把抓住了长矛,然后怒喝一声,用力一折,竟将这支长矛当即折断。这位骑兵当时看了个目瞪口呆,但是,已经由不得他吃惊了,正在他惊疑不定之时,他的脑袋,已经被程咬金砍下。

如此这般,程咬金带着裴行俨,终于杀出了重围。

此战,双方一直战至日暮,而程咬金和裴行俨的狼狈,也成为了李密军作战不利的缩影——李密军中勇将孙长乐等十余人,都为此身受重伤。

然而,纵是如此,李密仍然没有把王世充放眼里,夜晚宿营,居然没有营造防御工事——王世充这小子,可敢来袭营?谅他也没这个胆子!

李密想对了,王世充没有来;但是,袭营也不是打赢的唯一办法。

在那天晚上,有两百多个骑兵,暗中进入了邙山,埋伏在山谷水涧之中;而后,王世充命令全军喂饱战马,养足精神(连早饭都在床头吃)。到了次日早上,王世充开始训话:“今日之战,非直争胜负;死生之分,在此一举。若其捷也,富贵固所不论;若其不捷,必无一人获免。所争者死,非独为国,各宜勉之!”

这段训话可以用四个字就概括——没有退路!

既然没有退路,那就上吧!当隋军出现在李密大营外时,李密才刚刚出营,还没等瓦岗军列阵,隋军一拥而上……

王世充此次出动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都是江淮的勇士,其战力足堪惊人,只见战斗开始后,这些人在阵中杀进杀出,呼号震天,竟视对手于无物。

战事已经渐入佳境,隋军开始逐渐占据了上风。就在此时,王世充命人从阵前牵过了一个人,而后左右欢呼鼓噪:“抓到李密了!”闻听李密被擒,本就杀红了眼的隋军,更是欢声雷动……

当然,此人不是李密,只是个酷似李密的人,王世充一早就准备了这个人,将他捆起来,放在了一个秘密的场所,而现在牵他出来,是早就安排好的戏码。

从“周公托梦”,到而今“生擒李密”,王世充将他在战场上的狡诈,体现的淋漓尽致——王世充为此战,已经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