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奠基人(第4/11页)

宇文邕倒是也真能折腾,好在,他的折腾跟高纬的折腾不是一回事,他毕竟是为了国事而折腾,而高纬嘛,呵呵……

十一月二十二日,喘息未定,宇文邕又率军从长安出发了。五天后,宇文邕渡过黄河,跟前方大军回合。十二月三日,宇文邕抵达高显,当即命令宇文宪率军前去增援平阳。十二月四日,北周主力抵达平阳。

十二月六日,北周各路人马在平阳城外集结完成,总计八万人,逐渐向前进逼,营地堡垒前后相继,东西长达二十多里。

本来将平阳团团围住的北齐,如今却被撤回去又杀回来的北周军队来了个反包围,北齐方面也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于是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在平阳城南挖了一条深沟,东起乔山,西至汾水,意图阻挡北周军的挺进。

效果如何呢?效果不错。宇文邕在进攻前,四处慰问了一下出征将领,据说,每到一处,都能叫出主帅的名字,把各级军官弄得心里热乎乎的,当即便要为他拼死效力。在出征前,有人要宇文邕换马,宇文邕表示,我一个人骑了千里马,要到哪去呢?(言下之意是,我要跟前线将士同生死,共患难,誓不独存)如此这般,北周军的士气终于达到了新的高点,于是便要发动进攻。

然后呢?然后宇文邕就跑到了那条深沟之前,发现,这条沟不仅够深,而且够长,不管他想什么办法,都过不去。有人问,填平如何?好主意,但是无法实行,北齐将领也不傻,早有军队在沟北等待,你敢填,他们就敢射。

宇文邕有点发懵,这玩意,可如何是好呢?

其实,宇文邕的担心是多余的,事情总是可以解决的嘛,自己解决不了,高纬也可以帮你解决嘛。高纬同志,才是北周取胜的最大筹码嘛。

且说高纬听说宇文邕大军杀到,便问高阿那肱:“你说咱是决战好,还是不决战好呢?”

高阿那肱回答:“以我愚见,我们的军队虽然数量多,但有战斗力的不过十万,其中,有伤的,害病的,负责砍柴做饭的,又占到十万人中的三分之一。从前神武皇帝(高欢)攻打玉璧时,敌人援军到达,我们即行撤退,今天我们的军队难道比神武皇帝还强吗?所以,不要出战,退守高粱桥。”

高阿那肱是个怂货,但是,也得承认,在这样的时刻,还是怂点好。

有怂的,就有猛的。旁边武卫将军安吐根就很猛:“就这一小撮蟊贼,等我把他们刺死,然后挺进汾水!”

当然了,这种带着“无脑”的猛,也没啥意义。

一个说要撤,一个说要打,怎么办?高纬有点晕,一时半会打不定主意。

此时,旁边有群老太监发话了:“他们主帅是天子,我们主帅也是天子,他们能够远来,我们怎么能够躲在壕沟里,跟个孬种一样?”

这话很提气!

高纬终于发话了:“这话有道理!”

高纬不想做孬种,这很好,但是,他是怎样不想做孬种的呢?他立即下令,让北齐军队把好容易挖出来的壕沟全部填平,然后率军南下,跟宇文邕硬碰硬。

所以我们说了嘛,宇文邕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嘛,自己解决不了,高纬也会解决的嘛。须知,此次北周东征的最大筹码,不是北周将士多勇武嘛,而是北齐政权烂到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嘛。

什么是卧底的最高境界?就是卧自己的底!

宇文邕乐了,真的乐了,看到壕沟填平,他的愁眉为之一展,大喜过望,于是便令北周军队出击,去迎击不自量力的高纬了。

高纬同志,此时正在山丘上,居高临下,跟着爱妃冯小怜一块观战——瞅瞅这兴致。结果两国刚刚交战,北齐右翼军稍有后撤(战场上的来回拉锯,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事无知只懂得补个妆看个景的冯小怜当时就慌了,声音提高八度,尖叫道:“败了!”此时旁边的骆提婆不明究竟,也慌了手脚,赶紧对着高纬嚷嚷:“皇上快走!皇上快走!”

事实证明,让胆小鬼打仗要命,但让胆小鬼观战更要命。北齐军队这下算是毁在冯小怜和骆提婆手上了。高纬一听爱妃和爱卿都这么讲,顿时也就心慌意乱,不管三七二十一,骑着马开溜了,一路溜到了高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