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双雄会(第14/21页)

这两条不同的轨迹,成为了人心向背的关键。

彼时的武川镇,是由鲜卑人和汉人组成的,由于北魏末年六镇政治地位的不断恶化,武川镇的两个族群,从最初的互相敌视,转变到后来的水乳交融,到了六镇起义之时,武川镇的军民在同甘共苦的环境下,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

然而,尔朱荣的军队,是由契胡为主体的,而契胡,对于鲜卑和汉人,是搞民族压迫的——葛荣的军队投降尔朱荣后,先后叛变二十六次,最后仍叛变不止,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武川镇军民,对于尔朱荣,显然并没有太多好感。

因此,很早便投奔尔朱荣的贺拔家族,显然无法得到武川军民发自内心的支持,而相反,跟大多数人一样颠沛流离的宇文泰,则无疑拥有更高的人气。

比如说,力主宇文泰接任贺拔岳的赵贵,便跟宇文泰有类似经历,他也同样饱尝战乱之苦,也曾颠沛流离,同样还曾加入葛荣军队,最后同样投降了尔朱荣。显然,跟宇文泰有类似经历,有相同共鸣的,不只是赵贵,而是大多数军士。

所以,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贺拔岳的这支部队,之所以并没有在贺拔岳死后立即解体,是因为这是一支地域构成相对单一的武装,而武川镇人,拥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之所以侯莫陈悦和贺拔胜都不敢接收这支部队,是因为这是一支极为排外的部队,尤其对尔朱荣背景的没有好感;之所以宇文泰能够顺利接班,除了其超强的能力和胆魄,最重要的——共同的经历是最好的黏合剂。

宇文泰依然还不是高欢的对手,但是,他终究能够追上高欢的脚步。因为,高欢控制军队,依靠的是奸雄的“奸”,而宇文泰控制军队,不需要耍弄任何权术,因为,这就是属于他的军队,谁也夺不走!

双雄角逐Ⅰ——顽强的婴孩

元修跟高欢,终究还是处不下去了;而元修自己,也终究不是高欢的对手;而能跟高欢一较长短的,终究只有宇文泰;所以,不管元修愿意不愿意,西去关中投奔宇文泰,都是如今他唯一的选择。

元修的西奔,揭开了南北朝历史的一个崭新篇章——结束了北方五胡十六国混乱、立国150年之久的北魏,终于走下了历史舞台,分裂成了一东一西两魏。

东魏,都城邺城,由高欢执掌,当然,傀儡还是要有,名曰元善见。

西魏,都城长安,由宇文泰执掌,至于傀儡,最初当然是元修,但是,很快就变成了元宝炬。

元修是被宇文泰毒死的。元修据说是个禽兽,他居然荒淫到乱伦的程度,他跟自己的堂妹们上床,有三个人因之不能出嫁,其中有一个,便是元宝炬的亲妹,平原公主元明月。宇文泰对此很不爽,于是,说服了皇室宗亲,逮捕了元明月,诛杀之。元修很愤怒,真的愤怒,当然,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弯弓拉弦,拍打桌案而已,后果也很严重,宇文泰没事,他自己必须有事。

事实证明,高欢固然不是善茬,但宇文泰,也同样不是好咖哦。

到了此时,北魏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是双雄的时代。

一山不容二虎,高欢和宇文泰,自然是互不相能,于是,漫长的东西之争,也就此拉开帷幕。当然,在一开始,宇文泰总是被动的一方——东魏人口两千万,地广国富,高欢手里,也随时可以调动二十万人马;而相比起来,西魏就寒酸的多,人口不足千万,地狭国贫,而宇文泰手里,最多也就三万多人马。于是,最初的较量,态势总是一致——高欢进攻,宇文泰防守,偶尔,宇文泰反击。

在双方的漫长较量中,经常作为战场的地方,便是荆州了。

在元修取得帝位后,为了跟贺拔家族结盟,荆州就成了贺拔胜的地盘。

公元534年九月,高欢派遣侯景率军南下,攻击荆州。由于出现了一个叫邓诞的卧底,贺拔胜战败,被迫南下,流亡去了南梁。

当然,宇文泰是无法容忍荆州的沦陷的,他派去了独孤信。

顺便说一下,独孤信跟宇文泰是同乡,而且是发小。在贺拔岳死后,独孤信被贺拔胜派去了关中,“宣慰”贺拔岳部,结果,独孤信晚来一步,宇文泰已捷足先登,但是,独孤信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很高兴,因为,失散了多年的穿着开裆裤一块长大的弟兄,如今居然都已经出人头地了!当然,在这次见面后没多久,独孤信就离开了,但是,很快他们就又重逢了——独孤信跟着元修西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