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双雄会(第16/21页)

在去南梁之时,西魏的皇帝还是元修,而此次回归,握住贺拔胜的手痛哭流泪的,变成了元宝炬,贺拔胜此时,有没有一丝恍如隔世的感觉呢?

继贺拔胜之后,独孤信和杨忠,也很快得到了回国的机会。临行前,萧衍还问独孤信,你的父母都在山东(崤山以东),你是准备去西魏,还是东魏呢?独孤信慷慨陈词,一臣不事二主,当然是西魏。萧衍据说对此很是赞赏,为此特意给他安排了践行酒宴,而后,独孤信和杨忠,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

于杨忠而言,这次回国对他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此之前,尽管他已崭露头角,但终究不过是独孤信的部将而已,而这次,他得到的,是宇文泰的赏识。

此时的杨忠,已经是31岁的中年了,他的人生经历,似乎比跟他同辈的许多人,都要更坎坷,更颠沛,而这些,都成了杨忠的宝贵财富,使他更为勇敢,更为沉着。杨忠曾经跟宇文泰在龙门狩猎,他曾经独自面对一头猛兽,左手夹住它的腰,右手拔掉它的舌头,勇武之表现,令宇文泰都为之惊叹。北魏人将猛兽称为“揜于”,从此,这两个字被宇文泰赐给了杨忠。

在宇文泰手下,杨忠开始逐渐展现出他耀眼的光芒了。

在东西魏分裂之后,双方无日不战,在杨忠回归南梁之时,东魏和西魏,就已经有过两次大战,一次是小关之战,另一次则是沙苑之役。当然,这两次战役,都是由高欢发动的,目的,都是一举灭亡襁褓中的西魏。

小关之战时,高欢布下三路大军,南面由司徒高敖曹自上洛(今陕西商县)包抄蓝田(今陕西蓝田);中路由大都督窦泰率军约万人攻打潼关;北面由高欢亲率主力军驻扎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大举建造浮桥,准备渡河而西,一举攻下关中。面对如此危局,宇文泰采取的战术是——“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兵力,攻打中路的窦泰。

宇文泰攻击窦泰的办法,便是率精兵抄小道,而后在潼关以东的小关奇袭窦泰军,窦泰猝不及防,兵败自杀,东魏中路军覆灭。而后,宇文泰转而攻击南路军,彼时高欢尚未渡河,看到宇文泰杀到,不得不立即拆除浮桥,狼狈后撤。

这次战役的关键,便是宇文泰在小关大破窦泰军,所以称为“小关之战”。

一计不成,便生二计,高欢在小关之战失败后,旋即发动了沙苑之役。

这次战役的地点,便是在渭曲地区的沙苑。当时,宇文泰命赵贵为左方阵,李弼为右方阵,分据东西,埋伏在长长的芦苇丛之中,中间仅留一小支军队诱敌。宇文泰的思路是对的,他的人马毕竟太少,诱敌深入,而后发动伏击,是他唯一取胜的办法——只是,很可惜,他提前暴露了。

高欢很快就发现芦苇丛中有伏兵,于是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

有人建议,不如以主力拖住宇文泰,另以一支骑兵,绕道奇袭长安,长安一破,宇文泰自然成瓮中之鳖,不战自擒。这是个好主意,但是,高欢不满意,因为,不够直接。高欢想了个很直接的办法——烧。这也是个好主意,因为当时正值深秋,草木干燥,只要纵火焚烧,宇文泰的伏兵就永远只能伏着了。但是,这么个直接的好主意,依然有人反对。

侯景第一个反对,他的理由是,我们要干掉宇文泰,就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次就算把他烧死,天下人谁能知道烧死的就是宇文泰?高欢一听,似乎有那么些道理,但是,依然还是觉得纵火这个方案不错。

正犹豫间,喝得酩酊大醉的猛将彭乐,酒气上冲,说了一句酒话:“我众敌寡,以百敌一,何忧不克!”这句话虽然是酒话,但说得实在过于豪迈,以至于我们的高欢,实在不能再扭扭捏捏,让人看不上了,于是,同样血气上涌的高欢,立即命令部队发起冲锋。

高欢有无数种办法干掉宇文泰,而宇文泰,只有一种办法击败高欢,很可惜,高欢使用的,就是那唯一的一种会失败的战法。

勇猛的彭乐依然勇猛,他甚至战到肠子流出来还兀自不退,把肠子塞回肚子里继续战,但是,战到肠子流出,本身就意味着,情况不妙,很不妙。情况不妙的高欢,则逃的狼狈不堪,甚至他骑上战马后,马匹居然不走,气得部将斛律金猛抽鞭子,这才让高欢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