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第4/6页)
这时已是万木复苏、大地回春时节。老妪觉得自己拖累了楚红,心甚不安,主动对楚红道,看来我这身子再养几日也就好了,你那山寨中的姐妹兄弟想是惦念得你紧,过两日就让定国送你动身吧。楚红见老妪恢复得很好,也比较放心了,便与龚定国商量,再观察三五日,如果老妪病情稳定,就起程上路。但楚红认为老妪身边是离不得人的,坚决不要龚定国护送。
龚定国既不放心老妪独守空宅,也不放心楚红独入深山,分身无术,两头为难,考虑了一番,打算再去探探山外的路径。假如官兵的戒严封锁已经松弛和缓,还是让楚红扮成男装走山外的坦途比较安全。楚红同意了他的这个想法。
次日龚定国去探路,黎明出去,日暮方回,奔走了整整一天。楚红见他回来后神色不佳,问他是不是大路上官兵盘查得还是很紧,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仍走山路便了。龚定国闷闷地摇头道,现在不是走哪条路的问题,是你还要不要回去的问题。楚红诧异地问龚定国这话是什么意思。龚定国叹道,咱们的消息太不灵通,外面的局势已经起了大变化,那梁山泊义军即将开赴汴京接受朝廷的招安,也就是说,他们很快也要变成官军了。
这个消息对楚红来说是个天大的意外。楚红乍一听,绝对难以置信,让龚定国不要轻信谣言。但龚定国说,从他打探到的种种迹象来看,这不像是谣言。
为了验证这个消息,龚定国又连续出去打探了两日,所得的信息都证明梁山泊义军要受招安的说法是真实可靠的。楚红对龚定国的人品能力皆高度信任,相信他不会为假象所轻易迷惑,更不会对她说假话。见龚定国十分肯定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就不由得不信这确非空穴来风了。
楚红陷入了痛苦的惶惑中。
楚红很不理解,那些笑傲江湖叱咤风云、看上去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好汉,为什么转瞬间成了向朝廷卑躬屈膝的包软蛋。是抵御不住朝廷大军的沉重攻势吗?那场根据地保卫战分明打得不错,此后官军似乎也并未进行更大规模的进剿呀。是朝廷许诺了什么优惠条件吗?什么样的优惠条件竟能打动梁山泊人马倒戈呢?而且,朝廷的什么鸟许诺,当真是值得信赖的吗?
关于就招安问题宋江等人与朝廷达成的政治交易,以及梁山泊内部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分歧等情况,楚红自是无从得知、无从揣测,但有一点她是抱定了主意,那就是她不会去向朝廷投降。这倒并非说楚红具备多么高的政治觉悟,多么丰富的政治经验,而是她从切身经历中,深深领教了官府的黑暗腐败。她绝不可能与那些魑魅魍魉同流合污。况且她是曾被朝廷通缉过的要犯,一旦自投罗网,生死存亡可就身不由己了。朝廷为了诱降可以做出种种许诺,一旦你到了它的掌握之中,它要翻脸不认账,你还有几分反抗能力呢?
凭着直觉,楚红感到梁山泊义军是踏上了一条危险之途,下场堪忧。
自从投奔了梁山泊,楚红便将山寨当作自己的家,如今家园既失,自己当何去何从?倘若归队,自然必须服从军令接受招安;若不归队,则将立身何处?难道就一辈子固守在这偏僻山坳的茅舍里吗?况且还有一个心上的郎君燕青,难道从此便天各一方,难以聚首了吗?
这真是让楚红进退失措,无了主张。苦苦思虑两日,楚红那明媚秀丽的面庞明显地憔悴了下去。
龚定国非常理解楚红的心情,体贴地开导她道,事已如此,急虑也无益,还是要将心怀放宽。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天下道路万千,总有一条是我们可走得的,我们可再从长计议。老妪也好言宽慰她道,世事多变乃是常理,人生在世就得顺时应变。那梁山泊与朝廷水火不容,怎见得就那么容易招安成了?好歹婆婆这里可以住得,离着梁山泊尚不算远,就让定国多留心着点消息,看看日后状况的变化再说不迟。
在龚定国和老妪的劝慰下,楚红的焦灼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她冷静地做了一番思考,认为倘梁山泊大军真的要去汴京接受招安,自己再跋山涉水地返归山寨就没什么意义了。倒不如俟其开拔赴京之时,于其途中秘密联系燕青,拉了他出来一同去投别的义军。于是楚红就决定再暂留些时日,请龚定国及时打探有关梁山泊义军动向的消息,龚定国自是殷勤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