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16/18页)

李逢吉的罢相标志着牛党势力暂时受挫,李党势力重新崛起。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两党之争因为李湛宠信裴度,而暂时陷入平静状态。不过这种平静始终暗流涌动,牛党势力并未销声匿迹,他们不甘就此退出朝廷舞台,暗中不断积蓄力量,重整旗鼓。事实证明,在不久的将来两党进入了名副其实的混战状态。

死于非命

李湛虽然重新起用名臣裴度,但我们依然不能否认他是个冥顽不灵的童昏皇帝。除了他整日嬉戏无度、纵情游乐之外,对于宦官的宠信也是人们诟病他的原因之一。纵观李湛宠信宦官的决定因素,是他自身的天性和经历。

李湛幼年时期,由于父皇李恒也是个昏聩无能的皇帝,将精力全都投入到嬉戏游乐之中,根本不关心皇子们的教育,始终对他们是放任自流。所以李湛自幼就未曾受过严格正规的教育,他继承了父皇的“娱乐精神”,将嬉戏游玩进行到底。

“玩儿”这件事情对于长在深宫之内的皇子皇孙来讲,非同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可以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驰骋、任意嬉戏,游戏伴侣的选择也比较多。身在皇宫之内的皇子皇孙们除了有限的兄弟姐妹们之外,他们主要的游戏伙伴便是大小宦官。

李湛自幼乖戾无常,在和兄弟姐妹们游戏时,总是喜欢恶作剧,想出种种花招让兄弟姐妹们上当受骗,久而久之兄弟姐妹们便有意疏远他,不再和他一同游戏,李湛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从小就缺少父母关爱的他,现在又失去手足之情,但他又偏是好动不好静的性格,对那些群体游戏情有独钟。于是,兄弟姐妹们对他疏远的结果,使得他投入了宦官们的怀抱。

从那个时候开始,宦官群体在李湛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他在心理上也对宦官们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因为宦官始终充当李湛玩伴儿的角色,让李湛在嬉戏游乐中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李湛将其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无限的游乐活动中,所以就必然导致他疏于朝政。而偌大的一个国家需要处理的政务纷繁复杂,本来李湛可以依靠宰相们来处理,但由于李逢吉等几位宰相拉帮结派打击异己,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李湛权衡之下还是将政事委托给家奴比较可靠。所以在他即位后,仍然让王守澄担任掌握中枢机构机密,能够传达皇帝诏令的枢密使之职,并逐渐加大枢密使的权力,使得枢密使成了内廷的实际宰相。

由于李湛对宦官的宠信,当时王守澄、梁守谦等诸多宦官纷纷掌握了朝廷的实际权力。最初宦官们只是表现出了骄横之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李湛对宦官们的放任和偏袒,这些宦官们开始由骄横逐渐升级为任意妄为、徇私枉法,甚至达到滥杀无辜的程度。

当然作为自己的家奴,宦官们的所作所为似乎和李湛关系不大,不过李湛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性命最终会结果在自己最为信任的家奴手上。

李湛放任纵容宦官源于他的性格和经历,但他对于进入宦官队伍的门槛似乎也在降低,具体来说就是对阉割与否管理不严。事实证明,老祖宗发明宦官阉割这项制度还是十分必要的,李湛在位时由于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宦官睡了皇帝老婆,更要命的是因为这件事最终导致李湛死于非命。

当时,一个叫刘克明的宦官便沾了阉割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光,而混进宦官队伍,这个曾经在李湛还是皇太子时便陪着他踢球的宦官为人十分精明。宦官名义上不能成婚,可是刘克明由于身体并不残缺,所以他开始与一些宫女通奸,最初他也是小心翼翼、谨慎行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见没人发觉,于是胆子便大了起来,竟然开始向皇帝李湛的身边发展。最终他勾到了李湛一个年轻貌美的妃子董淑妃,两个人暗中往来多次,李湛毫无察觉。

如果这件事就这么平稳地发展下去,或许李湛只是被戴了顶绿帽子,但很多事情往往是无巧不成书,在巧合之中产生诸多误会。

宝历二年(826年)九月,李湛前往骊山巡幸,董淑妃和刘克明也都随同前往。刘克明趁李湛半夜打狐狸之际,偷偷去约会董淑妃。不料,刘克明所经过的偏殿正是李湛打狐狸的地方,李湛当时在偏殿的一侧拐角处张弓搭箭瞄准对面偏殿的一处墙角,准备等狐狸经过时一箭射过去。就在李湛焦急等待时,忽然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然后他就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往自己这边爬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