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讨淮西(第18/18页)
据史书记载,唐安公主的哭诉是因为韩愈撰写的碑文过多地突出了裴度在征讨淮西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对李愬的赞颂,最重要的是韩愈在碑文中虽然称颂了皇帝李纯敢于决断,善于指挥等功绩,但对于皇帝陛下的称颂似乎不如裴度。这或许会让皇帝李纯心中有些不爽,唐安公主的哭诉正好让李纯找到了借口,所以下令让段文昌重新撰写。
历时三年多的征讨淮西之战,是李纯皇帝生涯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件大事。此战的胜利使朝廷“以法度裁制藩镇”的总体战略接近成功,也预示着帝国中兴局面即将到来,同时也让李纯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
三年的战争中,每当官军稍有挫折,朝廷内主张罢兵的呼声就会不断响起,虽然李纯有过犹疑,想过退缩,但他最终坚持了下来,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不仅使得皇权进一步加强,也为日后彻底讨平藩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元和十三年(818年)正月一日,户部将平定淮西后申、蔡二州向朝廷进贡的贡品陈列于朝堂之上,这是数十年来申、蔡二州的首批贡品。看着这些象征臣服的贡品,李纯表面上十分兴奋,事实上在他内心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彻底平定河北诸藩,重新实现天下一统的问题。
当时没有人知道李纯内心的真正所想,或许只有从刘禹锡的诗中我们更能体会到李纯的雄心壮志: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土。
南峰无火楚泽间,夜行不锁穆陵关。
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