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征讨淮西(第17/18页)

李愬看到李佑等人突袭成功后,立即带领人马进入蔡州城,此时天色渐亮,大雪终于停止,李愬领兵迅速来到吴元济的外宅,而吴元济此时依旧在家中大睡。

坦白地讲,几个月来吴元济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自元和十年(815年)十月,朝廷宣布讨伐自己以来,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官军,吴元济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如果不是官军内部不协调,恐怕淮西镇早已经被荡平。随着压力的增大,吴元济主动上表请罪,意图只身入朝,无奈受到众将的阻挠不能成行,最终让皇帝李纯误解而决心将征讨淮西进行到底。可以说吴元济此时是进退两难,不过既然战争依旧没有结束,他只得加强洄曲的防守兵力,至少在吴房、郎山等地顶住了李愬的进兵。因此吴元济认为淮西军队尚能支持些时日,等到自己做通部将们的工作,便只身入朝请罪。

我们不能否认吴元济的想法确实很好,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李愬竟会像神兵天降一样地来到他的面前。

当贴身护卫将官军到来的消息告诉吴元济时,这个已经有些麻木的淮西最高军政长官,居然认为是俘虏们在恶作剧,直到日上三竿他起床后,听到外边有喧闹的声音,他才感到害怕起来,他急忙带着护卫随从登上牙城,然后他就看到了旌旗招展的李愬大军。

“赶快集结人马,速速迎战!”惊慌之下的吴元济下达命令道,然而为时已晚。此时李愬以极快的速度派遣部将李进诚已经向牙城发起了进攻,李进诚带着人击毁外门后,首先进入兵器库,得到了各种武器,然后继续向牙城进攻,随后放火焚烧牙城南门。吴元济在城头上看到官军已经攻进牙城之中,自感大势已去,于是在城头之上投降。李进诚在牙城上搭起梯子,让吴元济顺着梯子下城受擒。十月十八日,吴元济被押送前往京城长安。

就在李愬围攻蔡州牙城的同时,为了争取淮西驻守洄曲军队的投降,李愬生擒吴元济后,亲自前往蔡州城中的董重质家,给予其家人厚重的赏赐,并命令对其家人严加保护。董重质之子深受感动,带着李愬的书信,亲自前往洄曲劝说董重质投降官军。董重质见蔡州已破,李愬又厚待其家属,于是带领手下人马来到蔡州向李愬投降。

当董重质离开洄曲前往蔡州时,李光颜乘机进占洄曲,至此历时三年多的征讨淮西之战就此结束。

不过,淮西虽然已被平定,如何处理战后淮西的各项事宜便成为接下来皇帝李纯所要面对的问题。

十月二十八日,李纯发布《平吴元济诏》,两个月后又发布《平淮西大赦文》,从两个文章的内容来看,李纯对淮西战后的善后事宜秉承了先前平定西川、镇海、夏绥等藩镇的政策。

对于吴元济等叛将的处理,李纯在《平吴元济诏》中,主动赦免了淮西诸州县等官员将士,但对于以吴元济为首的叛乱核心集团则采取一律剪除的态度以警示天下。

十一月一日,李纯在兴安门举行了隆重的受俘仪式,下令将吴元济在长安东西市及主要街道游街示众。随后又下令在长安城西南隅的独柳树下,将吴元济及淮西判官刘协等七人处斩,并将吴元济的妻子沈氏及子女没入掖庭宫,其二子、三子流配偏远地区,没过多久又下诏赐死。

吴元济虽然被成功解决,但李纯认为淮西镇依然存在,应该对淮西镇的隶属关系及行政区划加以调整,从根本上杜绝淮西镇的东山再起。因此,在平定淮西后,李纯立即将淮西镇下辖的申州划归粤鄂观察使管辖;将光州划归到淮南团练使管辖;取消蔡州其藩镇治所地区的地位,与郾城一同划归忠武节度使管辖,至此存在将近五十年的淮西镇彻底退出了大唐王朝的历史舞台。

处理完上述事宜后,李纯又加封征讨淮西的有功之臣,进一步免除淮西及四边州县的赋税。当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立《平淮西碑》,以昭示后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二月,李纯诏令韩愈撰写《平淮西碑》,五月韩愈完成了此项工作,但李愬的妻子唐安公主却进宫在李纯面前哭诉,说韩愈的所撰的碑文不实之处颇多,结果李纯下令磨去韩愈所撰写的碑文,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