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虎牢关之战(第4/10页)
“不!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和窦建德交手,相信窦建德一定会谨小慎微,如果一般人去,不一定能够引他们出来,所以这一次,必须由我亲自出马!”李世民坚定地说道。
“那我和秦王一起去,以防万一!”尉迟敬德急忙说道。
“也好!有敬德在我身旁,对方即使有百万之众,又能奈我何?哈哈哈!”
这一次李世民又将担当起“钓金龟”的任务,以他的地位,这项工作本不应由他来做,但是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李世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士兵。
穿上这身盔甲,站在这里,我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要随时面临死亡的危险,每个人都要去主动面对这种死亡的危险。所有的人都不例外,我李世民更不例外!
在充分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后,李世民这次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当然,在“钓金龟”的过程中,玩的也是心跳。
为了达到让夏军轻敌的目的,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只带着四个骑兵前往夏军阵营进行挑衅。
在距离夏军阵营三里时,夏军的巡逻兵发现了李世民。不过只有四个人,巡逻兵没有在意,只是对着李世民喊话:
“嗨!干什么的?”
“我乃大唐秦王也!”
“什么?李世民?”
就在巡逻兵一愣神的工夫,一支冷箭已经射穿了他的喉咙!射出这一箭的正是李世民。这下,夏军的士兵如梦初醒。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
面对李世民这条大鱼,夏军岂能就此放过。追!全力地给我追!
很快,夏军一窝蜂地朝着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杀来。李世民并不慌张,既然敢报上姓名,就是为了让你追过来,有本事的就跟着我一块走。
史书记载:“按髻徐行,追骑将至,则引弓射之,辄毙一人,追者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有毙者,世民前后射杀数十人,敬德杀十许人,追者不敢复逼。”
其实通俗点说,这就是“肉包子引狗”战法。咱不慌不忙地往回走,如果追上来,就张弓先放倒一个,害怕了吧。怎么不追了?那我接着慢悠悠地走。
怎么?又追上来了啊!那就再放倒一个,又害怕了?有本事接着追啊!真追来了啊?接着射。
李世民就是靠着这种引诱的方法,逐渐地将夏军引入了伏击圈,归根到底一句话,李世民的名头太响亮,夏军的追击很业余。在这里,其实暴露出夏军的一个严重缺点,那就是打仗不专业。
窦建德的军队,是由纯农民组成的,平常缺少正规的军事训练,如果拿着锄头、铁棍等武器在一大片开阔地上和敌人火拼,或许还能占到便宜,因为这根本不需要战法,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但是,如果涉及布阵、攻城、打埋伏、追击战等,相比之下窦建德的部队就会吃一些亏,不过这也没有办法,窦建德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对于战争中含有技术成分的工作,可以说是门外汉,手下又没有专业的精英人才,所以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吃亏就在所难免了。
这一次窦建德确实吃了大亏,这个亏让他吃得居然没有翻身的机会。
一大群人只盯着李世民这条大鱼,一根筋地往前追,他们应该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李世民只带四个人来?
事实证明:票友就是票友,唱得再好也是票友。而李世民却是战场上实实在在的专家。
李世民就靠着这种“肉包子引狗”的手段,一步步地将夏军引入了伏击圈。
当夏军士兵即将追到李世民的跟前时,一阵杀声响起,埋伏在道路两旁的伏兵,迅速杀出,将夏军一通猛打。由于事先精心设计,这次伏击战,基本上将伏击圈内的夏军全部歼灭,斩首三百余骑,唐军大获全胜。
首战旗开得胜,让唐军很是兴奋,他们认为,窦建德不过如此,于是有很多人纷纷要求李世民率大军主动出击,尽早打败窦建德。
但是,李世民的头脑很清楚,他知道这次伏击战,虽然打胜了,但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最多也就是打击了一下对方的士气,相反,窦建德通过这次的败仗,今后会更加小心谨慎,如果此时出动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