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俄争霸满洲,睦仁为何敢“抗俄援清”?(第6/7页)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确实在逐步强大,他们努力抛弃“以中华为师”,脱离中华文明区,叫嚣着全盘西化式的“脱亚入欧”,在甲午战争中一举战胜了大清,大清朝廷从此认为日本是强国,有了恐日症。不过在欧洲人的眼里,那是朝廷堕落得太快,并不认为是日本有多强大,日本虽然成功“脱亚”,但并不等于他们可以成功“入欧”,从此取得可以加入白种人强国俱乐部的门票。欧洲人仍然漫不经心地叫着日本人为“黄皮猴子”,除了肤色问题,更是挖苦他们的“入欧”不过是“猴子效仿人”,离真正的强大和文明还很遥远。
但睦仁相信,他手中还有一张底牌,一张看上去不是底牌的底牌。
睦仁决定开战的底牌
1892年,就在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工后的第二年,日本人福岛安正从波兰向着俄国徒步出发了。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打着“旅行”的旗号,搜集关于这条铁路的第一手资料和情报。所以为了打消俄国人的怀疑,他从波兰就出发了,然后从莫斯科开始,沿着规划中的铁路线,牵着一匹马向海参崴行进。在零下五十摄氏度的严冬,福岛安正冒着严寒穿越了西伯利亚茫茫的无人区。除了严寒,连续几个月见不到一个人。四周被大雪覆盖,环境似乎从未改变,日复一日的单调、孤独和寂寞能把人折磨发疯。但福岛安正战胜了它们,也战胜了途中的西伯利亚熊、西伯利亚虎等野兽猛禽,战胜了受伤和疾病。在他的手上,始终有一个笔记本,上面以几百米为间隔,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周围的地形地貌、道路分布等情报。
走了整整将近一年半,福岛安正终于抵达海参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单人单骑几乎横穿欧亚两个大陆的“旅行家”。当然,他的手里也已经有了比俄国铁路工程师的勘察还要详尽的情报,他把它们交到了日本参谋本部。1893年,日本参谋本部正是根据福岛安正的情报,准确地预估了铁路将在十年后通车。
到了1902年1月,大战看起来越来越不可避免,日军需要锻炼在满洲或者俄国本土极寒天气条件下作战的能力。第八师团(弘前师团)的一支连队在最寒冷的冬日,强行登上了大雪覆盖的八甲田山,经过两日强行军,最后造成近两百人被雪埋和受冻致死。在行军道上,一具具冻僵而成的“路桩”遍布。他们并不是事先不知危险,只是不惜以献出生命来换取雪地作战的经验和资料。
这就是睦仁相信他能够拥有的底牌,它就是这样一群人,一群早在十年前就为这场可能的战争而付出心血甚至是生命的人,日本不是大战临头才开始备战的,而是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备战。十年以来,他们都在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打败俄军,捍卫日本,令日本继续崛起,他们已经为此做了事无巨细的准备。艰苦卓绝的训练和深入充分的自我动员,可以说是甲午战争之后的十年“卧薪尝胆”!
所处的这个时代,确实是需要拼死保护国家利益的时代,确实是一个奉行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时代,确实是一个强权即真理的时代。所有的强国都在铁血中崛起,一国之崛起往往伴随战争的胜利,大胜大崛起,小胜小崛起,惨败就会衰落,并无其他可能。日本不留退路,因而有争取最后胜利之坚强意志和决心!
不畏强难,去战斗吧,上下同欲者胜,日本会赢,所有的日本人都知道,他们必须赢得这场战争!
1904年2月4日凌晨,天还未亮,睦仁召见了伊藤博文。睡眼惺松的伊藤博文被领进了皇宫,然后被径直带进睦仁的寝宫,见到了还穿着睡衣的睦仁,这是很不寻常的。按照规定,大臣禁止进入天皇寝宫,即使是如伊藤博文这样的重臣也不行,睦仁一定有重大事情和他商量。
伊藤博文的预料没有错,睦仁认为:俄军有铁路,战争每拖一天,甚至是一个小时对日本都不利,日本必须斩除万念,立即开战!
至于开战的借口,那也是现成的,就把舆论的焦点转移到日本要求俄国维护大清对满洲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点之上——打着“抗俄援清”的旗号!
在寝宫里,睦仁和伊藤博文密谈几小时,他交给伊藤博文几项需要立即去办的秘密任务,正是这些秘密任务,将在一年半以后,在日本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刻,来拯救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