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俄争霸满洲,睦仁为何敢“抗俄援清”?(第5/7页)

看来双方不仅分歧很大,连价值观的差别都很大,一个想独霸满洲,实际上是抵制英美的“门户开放”政策;另一个也极力想拉英美下水,帮忙共同对付俄国。从这次御前会议之后的1903年6月至1904年2月,双方你来我往谈了八个月,换了无数个地方,拍烂了无数张桌子,谈判仍然毫无结果。日本人总算是明白了,与沙俄争利,那无异于与虎谋皮,俄国人向来是很不会看人脸色的。

但对于睦仁和明治政府来说,谈判没有结果并不意味着这件事情没有结果,早在那次御前会议上,就已经形成了另外一个决议:谈判的同时必须做好战争的准备,谈的只管谈,打的只管打,陆海两军必须在绝密的状态下为开战做好一切准备。

但要最终决定开战,实在是无比艰难,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将是日本选择的一条自我灭亡之路。

实力对比:日本毫无胜算

先来看看陆军方面,按照战时编制,把预备役算在内,俄国陆军总兵力超过500万,日军不到60万,只大约相当于俄军的八分之一。而海军方面,俄军舰队的总排水量超过80万吨,日本约为26万吨,这还不错,有三分之一了啊,而且俄国的舰队都是伴随领土扩张打出来的,整整打了几个世纪,当他们纵横海上的时候,学习明清闭关锁国的日本还只有渔船。

当然,根据甲午战争的经验,当时的大清也是人多枪多、船坚炮利,两军最终还是要看战斗力对比,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尼古拉二世只会很吃惊地问:“这也要比吗,兄弟?”

1903年5月,带着探查的目的,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特意访问了日本,在观摩了日军的训练后,他发表了言论:“我认为一个俄国兵完全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如果日俄之间发生战争,对于我们来说,不过就是一场军事散步。”

俄国陆军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至高的荣誉,除了当年的铁木真骑兵,还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能彻底击败他们,包括当年的拿破仑军。当时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进攻沙俄,一路英勇地杀入莫斯科,最后只剩下2万人互相搀扶着回来了。此后,在白种人的世界里,俄国陆军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他们享有两个光荣的称号:欧洲压路机或者欧洲宪兵。前者说的是他们的战斗力,后者说的是他们的地位。

每一个俄国士兵也享有一个光荣的外号——“虔诚的灰色牲口”。这既是挖苦他们,也是赞扬他们。俄兵牛高马大,忍耐力超强,狂暴易怒,极富攻击性,走到哪里都会出现一个毛茸茸的身影,几乎就是大力士的代名词,让人联想到“牲口”也比较正常。更令人恐怖的是,这也是一群战斗纪律比较强的人,俄军兵营中最常见的一幕,就是一群喝得醉醺醺的士兵可能在头天晚上还在为一块牛肉互相大打出手,第二天早晨一吹哨立即能排成整齐队形,勇猛地扑向敌阵。日军士兵就不用说了,体格是很不幸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非常之短小精悍,人家说一个兵能够对付你三个,不服你上啊。

这是战斗力方面。国力方面那也不用比了,俄国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大国,无论是人口、国土面积还是政府的年收入,都是日本的好几倍。自从铁木真的蒙古骑兵以来,6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黄种人的国家确实还从没有在国家战争中打败过白种人国家,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荷兰人,八旗军战胜哥萨克骑兵均是小规模的局部之战,日本有勇气打破这个魔咒吗?

种种战斗力、国力对比都不利于日本,然而所有这些都不是让睦仁最恐惧的地方,睦仁感到最恐惧的正是俄国本身。这是一个与甲午战争的对手大清完全不同的国家,大清奉行的是“怀柔四海”,它是比较客气的,即使日本冒犯它并且万一被打败,大清也不会真正拿日本怎么样,顶多是要求你认个错道个歉,臣服在它的脚下继续接受“封贡”。而沙俄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土地有着出奇的占有欲望,几百年来,世界各国的疆域随着战争和统治力度不断变化,一会儿扩大,一会儿缩小,这都是正常现象,只有沙俄例外,它的疆域从来只有扩大,而没有过缩小。沙皇清人占地的政策会让战败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一旦战败,日本很可能亡国灭种,灭掉日本这样的小国,彻底实现“黄俄罗斯梦想”,对于尼古拉二世来说,他既有这个兴趣,更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