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第6/10页)

罢免了白齐文之后,李鸿章想要杀了他,被美国的领事拦住了,于是李鸿章就放了他。后来白齐文向李秀成投降,当上了李秀成的参谋,多次为其出谋划策,但是都不是什么好主意。他还劝李秀成放弃江苏、浙江,放弃那里的农事,摧毁房屋,集中兵力向北行进,占据秦晋齐豫中原的有利地形作为根据地,以此来控制东南,说那个地方是政府官兵的水师没办法接近的,一定可以成就大事业。李秀成不听。白齐文又为太平军购买武器,劫掠轮船,得到了几门新式大炮,全部献给了李秀成。因此苏州那一仗,政府官兵死在宝带桥几百人。后来白齐文在李秀成那里说不上话,也不被重用,就又前往漳州投靠别的太平军部队,最终被郭松林抓到杀死了。

首先是曾国藩抓获了太平军的一个信使,得到了洪秀全给李秀成的手谕,上面说湖南还有江北地区现在正是兵力空虚的时候,让李秀成调派二十万部队,先攻打常熟,然后一方面攻打扬州,一方面观察皖、楚。于是曾国藩派遣李鸿章先发制人,告诉他迅速攻占太仓州来扰乱常熟,牵制住李秀成的兵力,使他不能赶赴江北。李鸿章的想法也跟曾的一样。同治二年二月,李鸿章命常熟驻守的将领死死守住那里,等待救援,并且派遣刘铭传、潘鼎新、张树珊率领部队开着轮船赶赴福山,和敌人展开了几十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另外派遣程学启、李鹤章攻打太仓、昆山县[5],来吸引太平军的兵力,又命令戈登率领常胜军和淮军一起攻打福山,最终攻占了那里,常熟的危险解除了。三月,又用武力收复太仓、昆山,擒获敌军七千多人,程学启的功劳最大。自此以后,戈登更加佩服程学启了。

五月的时候,李秀成离开无锡,和五个部将一起带着水军、陆军共十几万人,想要支援江阴,占据常熟,李鸿章派遣他的弟弟李鹤章,还有刘铭传、郭松林等人分不同的道路前去抵抗敌人。刘铭传、郭松林和敌军的先锋部队相遇了,攻打敌军获得了胜利,但是敌人的气势也很旺盛,每次战斗,双方的死伤情况都差不多。当时敌军驻扎在运河的边上,向北到北漍,向南一直到张泾桥,东边从陈市开始,向西一直到长寿,占了差不多六七十里,有数百个堡垒都控制着运河险要的地方,太平军把那些桥梁都毁坏了,在运河上准备好大炮,这种水上和陆地相呼应的策略使形势相当紧张。

李鹤章和刘铭传谋划偷偷收集木材制造浮桥,半夜紧急渡过河流袭击敌人,攻破了敌人在北漍的营地一共三十二个。郭松林也不断进攻,和敌军战斗,攻破了敌人在南漍的三十五个营地。周盛波的部队攻破了敌人在麦市桥的二十三个营地。敌军全线崩溃,死伤数万人,尸体堆积在河里,河水都快不流动了;又擒获了敌人的首领一百多人、马五百匹、船二十艘,另外还有很多兵器、弹药和粮食。自此之后,顾山往西就再也没有太平军活动,淮军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六月的时候,吴江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投降。

程学启率领着一万多人的军队,和刘铭传秘密谋划收复苏州。先是进攻打进花泾港,降服了看守那里的将领,然后驻扎在潍亭。七月的时候,李鸿章亲自带领官兵,用武力收复太湖厅,朝着苏州进发,先让刘铭传攻打江阴。敌军里的一位骁勇的将领陈坤书,调集了湖南、湖北、山东一共四支庞大的部队十几万人一起来增援。李鸿章、刘铭传亲自来分析敌人状况和战争形势,看见他们的营垒大大小小像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整齐排列,往西到江滨,往东到山口,看完这些才做出部署猛烈攻打他们。敌人奋力抵抗,实力也很雄厚,双方相持不下。随后江阴城内有人发动内变,打开城门投降,江阴也被收复回来。

当时程学启驻扎在苏州的郊外,接连好多天都在打仗,前前后后一共打了几十次胜仗,敌人的壁垒在宝带桥、五龙桥、蠡口、黄埭、浒关、王瓜泾、十里亭、虎邱、观音庙共有十几处,都被攻破了。而郭松林的军队也在新塘桥获得胜利,杀了太平天国两个首领,还有上万的普通士兵,抢夺了船舶几百艘,敌人水军的兵力一下子大减,衰落下来。李秀成为此痛哭流涕,心中悲愤,不能自已。从此以后,淮军的名声威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