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血统是原罪,不需要别的理由(第7/8页)
有人含讥带讽地对李楚媛说:“人所以看重富贵,是因为它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现在你一人独自保持勤劳艰苦,追求的是什么呢?” 李楚媛说:“我小时候喜欢礼,现在付诸行动,不正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吗!综观自古以来的女子,都以恭顺节俭为美德,以放纵奢侈为丑恶。我只担心我的所作所为让父母蒙受耻辱,别的还有什么追求啊?富贵如浮云,有什么值得向别人炫耀的!”
大家听后既惭愧又佩服。父亲李慎的死讯传来,李楚媛痛哭不止,呕血数升,守丧期满后,她坚持近二十年不用润发的油脂。
至此,高祖二十二子,太宗十四子,无一存活。
接下来该轮到高宗后嗣了,高宗八个儿子,其中李忠、李弘、李贤已死。现在剩下的只有李哲、李旦、李孝、李上金、李素节。
武则天下一步该修理高宗的两位庶子泽王李上金和许王李素节。这两位之所以还能能活到今天,除了运气成分,还因为他们早已没有李唐皇室的半点脾性,对武则天的地位构不成威胁。没有威胁,不代表没有存在,存在即合理,合理就不合规矩。
六年后,武则天派周兴诬陷他们谋反,两人被押解到洛阳受审。
离开舒州后,李素节等一行人,在半途中遇到出殡的人群。死者是个大家族,出殡的行列相当长,女人们哭泣的声音很响,在空旷的野地里,发出哀怨的回响,久久不息。李素节感叹说:“一个人能够病死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怎么还如此哀哭呢!”言下之意,自己身为皇子,想要寿终正寝都不可能了。生为王孙贵族,还不如普通老百姓来得自在。
等着他的肯定是死刑,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赐死”。李素节一步一步向死亡走去。他回顾左右近侍,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追随在侧的仆人无言以对,他们的脸上不禁流下几行清泪。连京城都没让进,李素节就被武则天派人在洛阳以南的龙门驿用带子勒死,其九子一并被杀。
而泽王李上金与许王李素节一同被征召入朝,听说四弟被杀,惶恐之下,也自缢而亡。他的七个儿子也被武则天于流放途中弄死。
被控谋逆的李唐皇族中人都被李家媳妇开除宗籍,改姓为虺。又是类似于蛇的,看上去让人恶心的爬行动物。
武则天总喜欢给人改姓为蛇类动物,当年将废后王氏改姓为蟒,得罪她的武氏兄弟也被改姓为蝮。也许她认为改姓之后,被她干掉的这些人到另一个世界里只能认蛇归宗了。
高宗去世时,武则天为稳定局面将在世的韩鲁诸王加封为三公,现在已经被消灭干净。但早逝的亲王们仍有不少子嗣,在武则天的眼中,他们都是潜在的危险分子,躲在暗处,只要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蠢蠢欲动。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武则天没有消停下来的意思,仍然为剪枝修叶而不眠不休。至此,武则天已将当年为了安抚而加拜一品大臣的李氏亲王一网打尽。
或许仍然觉得意犹未尽,这场清洗风暴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一直延续到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以后,除了少数几人之外,其他皇族几乎都先后被武则天假酷吏之手进行迫害,或死或流。
以《旧唐书》所载皇族子弟215人为参考,非命而亡的约有113人,其中武则天掌权时被杀的占到百分之六十,如果再加上武则天当政时期因罪流配、削爵或潜逃者14人,竟然高达百分之七十三。
武则天对李唐皇室的清洗基本都是在高宗死后至她登基前这一段时间完成的,遭难的皇族也以高祖和太宗二帝的子孙与他们的女眷为主,受到李唐皇族牵连的女眷与亲友有数百家遭受大屠杀。
所以《通鉴》在武则天登基前一个月叙述武则天再杀宗室12人时,还特别声明:唐之宗室至是殆尽矣!
而周兴、侯思止、来俊臣等一帮酷吏,就是踏着李氏皇族的血才平步青云的。遭到肃清命运的并不只限于李唐宗室剩余的皇族成员,那些宗室的外戚以及希望李唐皇室归位的官员,都有被清洗的可能。
在剪除李唐宗室的这场大狱里,周兴无疑是最受重用的酷吏,他快刀斩乱麻的断案方式深受武则天的赏识,累迁升为秋官侍郎。在大小酷吏中,周兴可谓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