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第4/6页)

11月8日,国会召开,袁世凯正式当选为内阁总理大臣。此时,国家的军政大权基本上操纵在袁世凯手上。袁世凯率领军队进入北京后,对载沣说,既然实行宪政,你这个摄政王也就是多余的,回家好好休息吧!

载沣就这样回家了,不过他并没有失落,反而感到有些庆幸,总算把这个烂摊子交给别人。回家后,载沣满脸高兴地对老婆说:“从今天起,每天都可以开开心心地在家里逗孩子玩了。”载沣天生就不是一个政治人物,居家的日子对他来说确实是幸福的,袁世凯还算厚道,每年给他一笔丰厚的津贴。

至此,大清国皇权基本只剩下空架子,真正的实权掌握在袁世凯和革命党人手中。

游走在皇权和革命党人中间

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一军总统,调江北提督段祺瑞为第二军总统,随时待命。袁世凯虽然将军政大权操于自己的手中,但清廷还在那儿,兔死狗烹的经验对他来说是非常深刻的。他知道,一旦把革命军剿灭,自己迟早要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与其如此,倒不如先留着革命军,为自己牟取更大的利益。

1911年11月1日,袁世凯军队攻下汉口,接下来袁世凯并没有继续进攻。他是想通过军事的力量逼迫革命党人就范,让清廷和革命党人的命运都操纵在自己的手中。

组织责任内阁后不久,袁世凯就以出征为由,将禁卫军的军权夺取。袁世凯夺权的方式特别巧妙,禁卫军是清廷投资最多的军队,装备最好,可惜指挥人才不行,指挥者是载涛。袁世凯故意让载涛去平叛,载涛从来没有打过仗,自然怕得不行,求袁世凯网开一面。

袁世凯说,既然你怕打仗,那就把兵权交给我吧!

袁世凯确实是一个手腕高明的人,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卖掉大清江山,建立宪政,然后自己出任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他也知道革命党人不会轻易让他当这个大总统,所以他必须留着清廷,逼迫革命党人让步。革命党人如果承诺同意他当总统的话,他就可以逼清帝退位。

袁世凯并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他是一个政治强人。其时,中国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大家还是希望出现强人收拾局面的。可以说,袁世凯在当时也是众望所归,立宪派支持他,因为他们相信袁世凯会照顾资产阶级利益;老百姓也支持他,老百姓希望出现一个政治强人,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西方列强也支持袁世凯,他们觉得袁世凯是一个开明的专制者,袁世凯统治中国,他们在华的利益就能得到深化;就连革命党人也有相当一部分支持袁世凯,大家都知道,袁世凯屡次受清廷打压,跟清廷的矛盾很深,也是最有可能亡掉清朝的人。

袁世凯是一个左右逢源的人,他在清廷面前说:“我袁世凯是大清的总理大臣,不可能赞成共和的。因为这样一来,天下人会耻笑我,说我连孤儿寡母都保护不了,我还是很在乎名誉的,所以出卖大清的事我是不会干的。”

开始时,袁世凯给黎元洪写了一封信:“只要你承认君主立宪,咱们一切都好谈,可以立即停止交火。”

只可惜,当时全国都是革命的呼声,袁世凯所谓的君主立宪制早已湮没在这片洪流里。袁世凯一向擅长政治投机,这种人的政治嗅觉一般都是很强的,在潮流还没到来之前,他就能闻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及早做出应变。

袁世凯忽然摇身一变,居然当着众人的面说:“我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绝对不会为难革命党人的。”

这话说得模棱两可,让人猜不透,就连袁世凯的属下冯国璋都领悟不了袁世凯的意思。冯国璋没有揣摩透上面的意思,依然跟革命党人交火。袁世凯生气了,把冯国璋召回,让段祺瑞接替他。段祺瑞到了武昌后,立即跟革命党人握手言和,双方就像朋友一样,进行了亲切的会面和交谈。

随后,袁世凯又派唐绍仪到上海与革命党人谈判。唐绍仪开出的条件是君主立宪制,革命党人不同意,但表示:“如果袁世凯赞成共和制的话,我们一定推举他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袁世凯得知革命党人的意思后,并没有急于表态。他所以如此淡定就是因为手握重兵,他可以轻易击败革命党人。只是他事先放话自己支持君主立宪制,如果共和的话,必然有人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