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乾隆反贪“风暴”(第7/11页)
王遂还没有担任杭州知府之前就已经有一处豪华的房产,担任杭州知府后买下一些房产,将自己的豪宅扩建,扩建之后,王遂的房产已经有一条街的规模,王遂将其他的一些房子当做店铺租给商人。阿桂立刻想到王遂抢占民房,便派人私下里访问那些卖民房的人,根据他们的说法,王遂虽然不是抢占民房,但这些卖房的人也并不是自愿出售的,大家都是迫于他知府的威势不敢不卖。
随着查访的深入,阿桂还发现王遂在西湖附近另有两处房产,并出资数万两银子和商人何永利开办钱庄。掌握了确凿证据后,阿桂奏请乾隆将王遂革职查问。
乾隆收到奏折后,命阿桂负责审理王遂。阿桂带着陈辉祖、富勒浑、李质颖等人前往王遂府上搜查,查出王遂家里有现银九万多两,银器两千多两,王遂还借出四万多两银子。在王遂老家,查出合计八万两白银的田产和财物,此外还有大量的金银玉器。
王遂一年的养廉银不过几千两,按照正常收入不可能有这么多钱。现在王遂有二十四万两存银,如果不是贪污,又是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呢?
王亶望作为王遂的顶头上司,很可能是一个更大的贪污犯,乾隆叮嘱阿桂务必要钓出潜水的大鱼。王遂不光是王亶望的下属,还是王亶望一手提拔和推荐上来的。也正因为这层关系,要王遂供出王亶望并不容易。自己贪污的罪证被发现,王遂只好自认倒霉,拒不供认“恩人”王亶望。
结案之时,王遂一案并没有进展,刑部给王遂拟定了“绞监候”。乾隆不想立即处死王遂,始终希望他能供出王亶望。
王遂虽然没有供出王亶望,但阿桂和和珅前往甘肃平叛时无意中给乾隆提供了另一条线索,乾隆终于抓住了王亶望的尾巴。
刑部堂官英廉等人负责审讯勒尔锦,勒尔锦并没有抵赖,事已至此,他知道还是认罪比较好,于是将这些年来贪污受贿的情况交代出来。但勒尔锦把主要责任推到王亶望身上,他说自己本来是不想这么干的,是王亶望一再怂恿,自己也怕得罪人,一时意志不坚定,跟着大家同流合污了。
根据勒尔锦的供词,王亶望是冒赈案的主谋,这个案子是他一手策划一手筹办的,其他人都是从犯。与此同时,甘肃省蕃司王廷赞也坦白,王亶望将捐粮改收为银两,每个捐生收银五十五两,这事由王亶望的亲信负责,自己只不过是沿着王亶望铺好的路走而已。
大批贪官落马
经过一年半的审理,案子已经水落石出了。看到结果,乾隆非常震惊,甘肃省的官员几乎全部落马。
阿桂给乾隆呈递的贪官名单上有一百多人。这起冒赈案贪污的具体数字并不清楚,但毫无疑问数额是非常庞大的,仅仅从王亶望家里就查抄出三百多万两银子。根据王亶望自己的交代,甘肃全省贪污银两总共大概有一千多万两,这个数字肯定还是保守的。
现在,摆在乾隆面前的问题是,要不要把这些官员全杀了呢?根据国法,是应该全部杀掉的。但是这么一来,甘肃官场顿时就会出现真空状态,政务谁来处理呢?一时之间也没法找到这么多官员来替补。不杀的话,国法何在,贪污之风如何抑制?
经过再三考虑,乾隆采取了折中的做法,既强调严惩贪官,又表示事情已经过去多年,能宽容的就宽容,加上涉案官员太多,能不杀就不杀。乾隆还下了一道特别的规定:贪污超过两万两白银的斩立决,贪污在一万到两万两之间的判为斩监候。由于涉案官员太多,乾隆不得不把死刑标准放宽。但即便如此,也有五十六名官员被处死,王亶望是立即正法,勒尔锦享受到自尽的待遇,王廷赞被判为绞监候。
当这些官员们一一认罪伏法的时候,甘肃省的官场立即陷入瘫痪状态。乾隆从全国各地往甘肃调往官员,这才解决衙门瘫痪的问题。
乾隆对这起贪污案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认为真正的元凶并不是王亶望,而是刚辞世不久的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因为当时勒尔锦奏请捐监时,于敏中是极力劝说乾隆批准的,于敏中如此热心于推行甘肃捐监,当时乾隆也猜不透其真实意图。现在想想,乾隆觉得很可能于敏中就是幕后最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