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乾隆反贪“风暴”(第5/11页)
在乾隆眼里,李侍尧是个忠心不贰的奴才,会办事。李侍尧固然贪污受贿,但对于一个才能突出又忠心护主的奴才来说,这不是什么致命的错误。乾隆不想杀李侍尧的根本原因是:到哪找这么好的奴才啊?
当然了,乾隆放过李侍尧还有一个原因是进贡,李侍尧的贪污跟向自己进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就这样把李侍尧杀了,乾隆于心有愧。乾隆是一个假模假式的人,经常在臣子面前表现自己勤政爱民,好像非常厌恶奢侈一样。但是在李侍尧面前就没有这么装了,他曾经对李侍尧说:“你这次进贡的镀金羊景表亭非常好,如果以后发现有和这个一样好看的,多献几件上来;如果发现有比这个还大还好的,也多找几件来,不必在乎价格。”
看到没有,不光李侍尧主动进献,乾隆有时也主动索取。
李侍尧虽然贪污勒索下属,但这些钱大多数还是用来服务乾隆的,自己只取其中少数。乾隆曾多次夸奖李侍尧“优于办贡”,意思是他献的贡品很讨自己喜欢。这么一来,官场上办贡成风,所以李侍尧案发后,许多同僚指责他,说他带坏了风气,所以应该严厉惩治。
这种风气对于吏治固然很坏,但是乾隆却不希望终止,他很希望过这种奢侈的生活。乾隆不能杀李侍尧,杀李侍尧等于自绝臣子的纳贡之路。
李侍尧的最后结局非常风光,乾隆不仅归还了他的官职和爵位,还加封他太子太保的头衔。最后,乾隆模仿唐太宗李世民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也设置了一个紫烟阁,李侍尧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
惊天大案——甘肃冒赈案
通省都是贪官
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甘肃发生了回教反清起义。起义的领导人是一个叫苏四十三的穆斯林教徒,他领军围困兰州城,陕甘总督勒尔锦平叛不力,被押回北京候审。
乾隆随后派遣政坛新星和珅前去督战,和珅督战不力,乾隆只好让王牌将领阿桂前往甘肃。令人意外的是,这次平叛居然揪出了一件惊天贪污案。
和珅是当年四月到达兰州的,到后不久,他就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这道奏折纯属军情,丝毫不涉及贪污案。和珅在奏折里说他刚一进入甘肃境内就遇到大雨,十天后,阿桂也来到甘肃。阿桂也给乾隆上了一道关于军情的奏折,在折子里他也提到甘肃连日下大雨,阻碍了行军,对用兵很不利。
这两个奏折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谈的都是军情。然而,心细如发的乾隆却从中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收到这两份奏折后,乾隆马上想起了甘肃省连年的旱情奏折。
甘肃省接连上奏折说天气干旱,庄家收成大减,百姓生活困苦。为此,乾隆耗用巨资给甘肃赈灾。现在,和珅和阿桂的奏折都说甘肃连日大雨,雨量相当充沛。为什么甘肃年年旱灾,今年雨水特别充沛呢?乾隆觉得这里面肯定有蹊跷,在惩办陕甘总督勒尔锦和甘肃布政使王廷赞时,乾隆的怀疑被证实了。
勒尔锦被抄家后,家中仅存七千两白银,但是他的家奴曹禄家中却发现了两万余两白银。乾隆因此认定勒尔锦隐匿财产,让阿桂在前线也顺带关注一下这事。
布政使王廷赞守城有功,然而却盲从勒尔锦,延误了军机,顺带着也被革职,进京接受调查。王廷赞为了将功补过,自愿提出将自己四万两养廉银献给甘肃府库充作军饷,但让王廷赞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么做居然弄巧成拙,让乾隆更加怀疑。王廷赞出手这么大方,背后肯定还有更多的银子。
再联系到王廷赞的前任王亶望,不久前捐款五十万两修建浙江海塘工程,乾隆当时就很奇怪王亶望咋就这么有钱。王亶望到浙江期间,名声还不错,乾隆由此推测,王亶望和王廷赞的钱财应该都是在甘肃捞的。
这时,乾隆收到和珅的奏折:“王廷赞担任甘肃布政使多年,家里非常充裕,就是再多捐出几倍,对他来说也是小事情。”
乾隆让新任陕甘总督李侍尧和阿桂审理此案。经李侍尧和阿桂一查,一个巨大的贪污网络浮出水面。
当这个贪污网络浮出水面后,乾隆感到震惊,这是他当皇帝以来最大的一个贪污案。原来,甘肃接连七年谎报灾情,赃银高达一千万两,涉案官员多达一百多人,以至于乾隆大呼这个案子是自古未有的奇贪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