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草原英雄努尔哈赤 第十一章 高举反明旗帜:七大恨(第6/7页)

解决了马林后,就剩下潘宗颜驻扎在山上的部队了。现在我们大概也知道明军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没水平啦,三支部队就像三条腿,但这三条腿各自走动,根本谈不上任何配合。而且,他们完全没有共同的作战目标,只是等着敌人来攻。

所以,毫无悬念,潘宗颜全军覆没。

歼灭了明朝两路大军后,努尔哈赤见好就收,回到大本营,犒赏八旗子弟。还没休息多久,努尔哈赤就得到消息,刘和李如柏正在快马加鞭赶往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并不慌张,先命扈尔汉率领一千精兵前去阻延,接着又派二贝勒阿敏带着两千人马援助扈尔汉。这只是前奏,两道命令发出不久,努尔哈赤就任命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率领大军给刘一个迎头痛击。努尔哈赤亲自带着四千人守着赫图阿拉,抵御李如柏的部队。

有人或许会奇怪了,努尔哈赤为什么把大部分的兵力用来对付刘呢?这是因为他对刘这个人比较了解,刘很早就参军了,是一个职业军人,不仅会打仗,自身的武艺也非常了得,一双大刀挥起来没几人敢上前。世人又称他为刘大刀,刘大刀不怕打仗,就怕被人逼着打仗。

这次出征,有点儿被明朝领导者赶鸭子上架的味道,所以他心里也不爽,只想快点儿杀敌。刘果然是个狠角色,一出马就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看到女真人就杀,不论老弱妇孺还是残疾人,总之心中这口恶气得出。这口恶气既是女真人造成的,也是大明的领导者造成的。但出气的对象肯定是女真人。

代善、阿敏、皇太极在阿布达里岗设下埋伏,当刘的部队进入这片山林之中时,伏兵四起。刘和养子刘招孙力战而死。明朝又一路大军灰飞烟灭。

坐镇辽阳的杨镐得知三路大军全部覆灭的消息,非常震惊,也算他有自知之明,立即命令李如柏的军队撤退。李如柏本来就是个胆小鬼,听到撤军的消息,欣喜若狂。撤军的速度比进军的速度快多了,就在班师的途中碰到后金的一队哨兵,也就几十人的样子。这些哨兵故意装作后面有大军的样子,明军惊慌逃窜,居然被几十人的巡逻兵斩杀了四五十人。接着是一路逃窜,还踩死了一些人。

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而且败得一塌糊涂,整个朝廷都感到震惊。但很少有人反思,泱泱大国为什么这么不堪一击。这场大败是明朝灭亡的一个征兆。

从此,明朝和后金的关系发生逆转,曾经的孙子变成了大爷,曾经的大爷变成了孙子。明朝变成守的一方,后金变成进攻的一方。

大明的灾难才刚刚开始,而它的灾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咎由自取的。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灭亡,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处理朝鲜问题

萨尔浒大战胜利后,努尔哈赤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处理朝鲜问题?

我们知道,在萨尔浒之战中,朝鲜被明军胁迫,也派了一万三千人攻打努尔哈赤。朝鲜既是明朝的属国,也是一柄可以插入后金后院的尖刀。试想一下,努尔哈赤忙着跟明朝打仗,忽然老家被人端了,老婆孩子被人抢走了,这仗能打得安心吗?

所以,对朝鲜得认真对待,不能让它捅娄子。朝鲜是明朝的跟屁虫,明朝鄙视努尔哈赤,朝鲜就两倍鄙视努尔哈赤。朝鲜还经常称呼后金女真族为“贼”“女真小丑”等。

天命六年(1621年),朝鲜使者郑忠信出使后金,努尔哈赤问他:“你们怎么老是骂我是贼啊?我哪里像贼了?”

郑忠信笑道:“你有盗取天下的野心,不是贼又是什么?天下又不是你一个人的。”萨尔浒之战,朝鲜元帅姜宏立听说明军覆没的消息,很惊慌。惊慌之后,他马上知道,现在不能跟后金作对,必须跟他们讲和。姜宏立暗中派人去联系后金,说是愿意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