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君诏: 从留学美国到土法炼钢(第11/11页)

  • 陈康白(1898—1981),湖南长沙人,192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2年赴哥本哈根大学研究院攻读有机化学方向的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赴延安,先后担任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原军区军工部部长、东北军区军工部总工程师、东北人民政府计委重工业处处长等职,1951—195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据金能明、林清育《誓与马列共生死——陈康白》,http://chem.xmu.edu.cn/intro/ckb.htm。​​​​​​​​

  • 据1958年时担任人民报天津记者站工业记者的舒倜介绍,第一个土高炉由苏州农业机器厂的两位工人朱红发、周宝玉在赴四川习得炼铁古法之后,于1957年1月在苏州建成。“消息传开,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在内的许多单位或地方都派人前去参观学习。”据舒倜《大炼钢铁的奇迹与悲剧》,《文史精华》1998年第6期,第49—55页。​​​​​​​​

  • 杨永宜(1923—1987),钢铁冶金专家。1947年从唐山交通大学冶金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50—195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1953年转至东北工业学院完成由苏联教授直接指导的研究生学习,主修炼铁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钢铁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从1958年起任炼铁教研室主任。1958年9月在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小册子《土高炉小高炉建设与生产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