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汉倾(第7/9页)

董卓又看出,吕布这种人,是不会久居人下的。于是他就哄骗他说,你想不想当老大,如果想,就麻烦你把丁原杀了,把他的部队收了,我就拜你为骑都尉,你就是这支部队的一把手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将军与士兵之间,吕布选择了前者。他果然按董卓吩咐,把丁原干掉,并其部队,归附董卓。

从此,吕布头顶上就被戴着家贼的称号,于是天下英雄战场上一见到他,就冲着他先骂一番家贼,再来比试。

可对董卓来说,收了吕布,心里踏实多了。接着,他也给自己找了个位置,当了司空。当他搞定了这一切,就开始整事了。

他要整的,就是先前那闪过脑门,就久久挥之不去的一个念头——废刘辩,扶刘协。

四 议废

天下之事,只有董老虎没有想到的,没有他不敢做的。想好了,就准备召集人马开会了。

在董卓看来,开会是纯粹的扯淡,那不过是形式,走程序罢了。决定天下大事,根本轮不到众卿说话,他一句顶别人一万句,即可拍板了事。

不过话说回来,在开会之前,为了体现对某人的尊重,事先还是要先跟他通通气的。

董卓要给面子的这个人,当然就是袁绍了。

如果没有袁绍,他可能还在洛阳城外徘徊,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董卓就把袁绍叫来,开门见山地说道:“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及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当立之。”

董侯,就是刘协了。废刘辩,立刘协。董老虎的狰狞面目,总算撕开了。

话都说得这么露骨了,袁绍也不客气了,他也直说道:“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宜于天下,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

袁绍这话的意思是说,皇帝刘辩正当年少,又没做错什么事,你突然搞个废嫡立庶的事,那岂不是乱来。乱来的事,怎能服众?

袁绍这话,犹如降龙十八掌,一出手就打到董卓命穴上了。董卓一听,勃然大怒。娘的,老子叫你来说事,已经给足你面子,没想到你还想来坏老子的事?

想到这儿,董卓按剑喝住袁绍道:“你算个什么东西,天下之事,老子说了算。如果我要废嫡立庶,看谁敢拦我?”

天下之事,由你说了算?可别忘了,之前是谁说了算,你才能进得了洛阳城的。

别过了河就想拆桥,我这桥可不是一般人能拆的。袁绍心里骂着,但是嘴上还强忍着。此时此刻,敌强我弱,跟他犟下去没好处。

于是袁绍缓和一下语气,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我认为你应该去跟太傅商量一下。”

太傅,就是袁绍的叔叔袁隗了。

董卓好像心不在焉,没听见袁绍说话似的,只见他接着说:“依我看,刘氏这个种子,是不能再留了。”

汉朝四百年,第一个敢说刘氏之种不可留,非董卓莫属了。想当年,王莽夺权,也不至于说得这么露骨。人家至少做得很含蓄,先是封侯,接着九锡加身,最后禅让才把屁股坐上皇帝宝座的。

现在董卓血口大开,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叛逆了。

袁绍再也忍不住了。

当初叫你进城,是干吗来的?是借你的刀,杀宦官,共同辅佐刘室,救天下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是叫你进来造反的。要说造反,不要去问天下,我袁绍第一个不同意。

想到这里,袁绍突然朝董卓怒吼一声,横刀长揖,甩头而去。两人就此决裂了。

看着袁绍离去的背影,董卓坐不住了。看来,议废这等事,得先把袁绍这块绊脚石搬掉才行。

但是董卓没想到,还没等自己动手,袁绍已经跑路了。据说是跑冀州去了。不过你能跑,我当然能追,董卓准备悬赏捉拿袁绍。

可就在这时,有人告诉他:“董公,别冲动,洛阳上下,你动谁都可以,千万别动袁绍这小子。”

说这话的,是董卓的亲信伍琼。

董卓听得一愣,袁绍算什么东西,我都想摇皇帝的根,干吗不能动他?

这时,伍琼再次说道:“袁氏家族,经营洛阳百年之久,四世三公,根基极深,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你要跟他树敌,若他收天下英雄豪杰,要跟你对着干,那天下至少有一半不能属于董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