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汉倾(第5/9页)
那人竟然被震慑住了。
卢植接着又吼一声,要求放人。卢植的震天吼把那些宦官搞得又惊又恐,只好放了何太后。何太后反应也很迅速,翻身从双层楼上跳了下来。
卢植才救下何太后,这时袁绍等人也赶来了。
袁绍一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樊陵和许相。这两个人,都是张让找来充当门面的,转眼就成了替死鬼了。
接着袁绍还要清除一个障碍,那就是何进的弟弟何苗。袁绍知道,何进之所以犹豫不决,不肯对宦官痛下杀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何苗收了宦官的钱,说了不少不利于阴谋的话。现在,该是把他扫地出门的时候了。
于是袁绍亲自到何进部队煽风点火,说杀死何进的,就是何苗。大家一听,流着愤怒的眼泪,把何苗拖出去砍了。
清除后顾之忧了,终于可以集中精力捕杀宦官了。
张让率人躲进了北宫,却躲不过袁绍。没多久,袁绍就攻进了北宫。一进北宫,他就关闭宫门,在宫里实施地毯式的捕杀。
更可怕的是,袁绍下了一个命令,凡是看到脸上没长胡须的,见一个砍一个。
古人爱留须,这是个习惯。想当年,高祖刘邦因为长了一副好胡子,还扬扬得意。有些读书人,读书时也经常摇头晃脑,一边抚须,一边吟诵,好不快活。
但是我们要说明的是,宦官不长胡须,但不等于宦官之外的男人,都留胡须的。袁绍下这么一个狠命令,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漏掉一个。
我想诸多死在袁绍刀下的宦官,都在地下哭诉了:怎么早不生,迟不生,偏偏跟袁绍同一个时代,真是命苦啊。
北宫里的宦官,无论老少,一律被杀,袁绍还特别点了人头,总共有两千余人。
袁绍清点人数,不仅是想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还要看看,到底有没有漏网之鱼。他数了半天,突然发现,还是让几条大鱼给跑了。
这最大的鱼,就是张让了。
八月二十七日晚,张让等人劫持着刘辩及刘协,一行数十人,偷偷地从洛阳北面东门潜出城外,向着北方,一路狂奔,于深夜逃到了黄河渡口。
只要过了黄河,他们就有救了。但偏偏此时,有人就不让他渡河。张让的这只拦路虎,就是之前救了何太后的卢植。随卢植前来救驾的,还有洛阳城政府机构的一个官员,叫闵贡。
两个人,对付数十人,行吗?
别担心,他们跑不掉了。卢植都不用动手,闵贡一个冲上去,就杀掉了数人。对张让说:“你是要自己了结呢,还是要我动手把你做了?”
张让自知死到临头了。他拱手作揖,跪下向刘辩磕头,说道:“陛下,臣走了,请多保重。”说完,纵身一跳进了黄河,溺水而死。
苍天在上,黄河为证。搅乱汉朝朝纲上百年的宦官政治,随着张让那悲剧的一跳,终于画上了一个巨大的句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宦官时代,到此悲剧收尾。
三 绝版恶棍
八月二十八日,十四岁的皇帝刘辩及九岁的刘协,在闵贡的保护下,终于安全地回到了洛阳城外。当他们出现在洛阳郊外时,汉朝众卿陆续出动,前来迎驾。
孩子们是回来了,然而噩梦还没有结束。
此时,董卓闻听洛阳有变,急忙赶路。深夜时分,他远远望见洛阳火光冲天,既兴奋又激动,命令部队连夜赶路。终于在黎明之前,抵达洛阳城西。
这时,探马来报,皇帝正在北郊。董卓一听,即率精兵赶往城北,准备迎接皇帝。
众所周知,曹操一生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就是挟天子而令诸侯。殊不知,曹操那招并非个人首创,此绝招的原创者,应属于董卓。
此时,董卓就像是饿虎进城,哪里有肉味,就扑往哪里。他明着打旗号去迎接皇帝,事实上,他这是去挟持皇帝。
很快地,董卓就见到了皇帝。
然而让他很郁闷的是,皇帝刘辩并不喜欢他,一见到他风尘滚滚而来,立即就哭个不停。搞得左右大臣很没办法,就劝董卓说,你吓到皇帝啦,皇帝下诏,命令你的军队后撤。
董卓一听,心里一阵冷笑。都这个时候了,还跟我讲天子诏书,简直就是扯淡。
于是他很不耐烦地叫道:“都给我滚开,你知道皇帝为什么哭吗?就是因为你们这些所谓国家栋梁,没有好好辅佐皇帝,让他流落在外,担惊受怕,现在你们还有脸叫我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