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崛起(第8/11页)

给刘秀捎来秘神预言书的人,是关中一个儒家学派的学者。他带来的是赤伏符,上面有一句话:“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四七,二十八。自高祖刘邦兴起,到刘秀兴起,总共二百二十八年,恰好应验了四七。再来看“火”字,西汉王朝以火作为象征,所以以火为主。换句话说,此时此刻,正是刘秀建立王朝、中兴大汉的良辰吉日。

于是,赤伏符一出,诸将们再次请求刘秀称帝。

这时,刘秀一副忧郁的样子,他把冯异找来,说道:“我昨晚做了一个梦。”

冯异问:“啥梦?”

刘秀说:“我梦见自己乘着一条赤龙上天,一觉醒来,心里害怕极了。”

冯异听完,扑通一声跪到刘秀面前,说道:“此天命发于精神。心中害怕,这是大王您谨慎本性而已。”

冯异抬起头,再狠狠地补充一句道:“大王不要犹豫了,称帝吧。”

好吧,就听你的。公元25年,六月二十日。刘秀在鄗县南郊登基称帝,改年号建武,大赦天下。

四 混乱的长安城

刘秀尽管登基称帝了,可有人已经看出来了,他还缺个像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首都。举天下之大,唯有两个地方最有王气,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就别想了,刘秀一心就想着定都洛阳。

此时,洛阳城已被团团包围,迟早会落入刘秀手里。可是这个迟早到底是什么时候呢,刘秀也拿不准。转眼数月过去了,看着洛阳城里的朱鲔做顽守状,老实说,刘秀还真着急了。

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只要抓住其弱点办事,往往事半功倍,就像对付李轶那样,不费一兵一枪,就把他干掉了。可眼前这个朱鲔,到底用什么办法搞定他呢?

刘秀冥思苦想,又想到了一招。

刘秀认为,既然朱鲔不吃硬的,何不试着喂他软的。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人。

刘秀想到的人名唤岑彭。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最初,岑彭为王莽政府一县官,后来刘造反,投诚归降;刘被斩后,属归朱鲔部下当校尉。直到刘秀北渡黄河,投其帐下。

刘秀把岑彭召来,说道:“你曾经是朱鲔部下,我派你个任务,前去游说,劝其投降。”

岑彭领命,来到洛阳城下。朱鲔站在城上,彼此相望。岑彭对着城上滔滔不绝地做了半天思想工作,末了,只听朱鲔说道:“你讲的那些我都懂。问题是,刘是我和李轶设计杀掉的。如果我投了刘秀,他会放过我吗?”

岑彭一愣,对哦,这个问题得先回去问问领导才行。于是他转头便走,速报刘秀。

刘秀答道:“你这样告诉朱鲔,做大事者,不会把这些小嫉小恨放在心里。只要他肯投我,封他官爵还来不及,哪能杀他。”

刘秀再加一句:“黄河为证,我不食言。如果食言,天打雷劈。”

岑彭得了答复,跳上马又跑到洛阳城下,把刘秀那番话对着城上的朱鲔喊了一遍。然而朱鲔听后,从城上放下一条软绳做的梯子,对着城下喊道:“岑彭,如果你说的是真的,就爬上来跟我好好谈谈。”

岑彭望着绳梯,稍稍一愣,抓住绳子,就要爬上去。这时,只见朱鲔在城上仰天大笑,喊道:“行了,你不必上来了。我相信你。”

朱鲔告诉岑彭,他愿意许降,五天后,一定亲往拜见刘秀。

五天后,朱鲔真的出城了。出发前,朱鲔已经命令诸将守城。他这样告诉守将,你们一定要看好洛阳城。此趟出去,如果我不能回来,你们就率军另投他处。

说到底,朱鲔还是不太信任刘秀。朱鲔叫人将自己五花大绑,和岑彭一道去见刘秀。刘秀见到后,亲自解绑,宴酒侍候。紧接着,命令岑彭当天夜里把朱鲔送回洛阳城。

什么叫胸怀,这就是成大事者的胸怀。朱鲔彻底服了。第二天,率军投降。两百年前,高祖刘邦初起兵造反,就夺下故乡丰邑县,委托给老乡雍齿驻守。没想到,刘邦前线败归,雍齿倒插一刀,率乡人反了刘邦,坚守不让他进城。后来,刘邦拿下了丰邑,雍齿也投归了刘邦。

可那事以后,刘邦一想起这帮曾经背后插刀的人心里就隐隐作痛。然而刘邦平定天下后,听张良之计,不但没杀雍齿,反而对他封侯。从刘邦那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宽广的胸怀,而且还有高超的政治艺术。特别是后者,成就了刘邦的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