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崛起(第7/11页)
果然是高招。刘秀此招一出,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快好消息就传来,朱鲔得知李轶要叛降,派人刺杀了他。同时,洛阳城已陷入一片混乱,许多人越城而出,前来投降。
洛阳城,离崩溃也就一步之遥了。
然而,朱鲔并不是吓大的。他认为,与其等着被刘秀困在洛阳城,不如主动出击,杀出一条血路。而要杀出洛阳城,首选去处,就是北渡黄河,攻打寇恂。
而北渡黄河,必须突破两条防线,一条就是寇恂的,一条是冯异的。刘秀派寇恂驻守河内郡,扼住黄河;冯异就像洛阳城外的猎狗,随时都可以扑上来。
所以,要拿下冯异,就必须两条战线同时开战。
于是朱鲔调兵如下:一是派三万精兵,从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渡过黄河,进攻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二是亲率主力数万,攻打冯异。
他以为此时刘秀北征,河内郡势单力薄,只要把冯异拖住,前锋就可顺利渡过黄河。那时候,就有刘秀好看的了。
谁给谁好看,话不能说得太早,还是等着瞧吧。
朱鲔部队源源不断北渡黄河的消息飞入了河内郡。太守寇恂紧急调集人马,赶往温县。朱鲔渡河部队声势浩大,寇恂部队的上空却飘浮着一层沉重的悲观之气。然而,寇恂却坚定地告诉大家:无论代价多大,都要守住温县。
温县,是河内郡的屏障。温县一失,河内郡就跟着完了,寇恂是绝对不能失掉温县的。
当寇恂赶到温县时,朱鲔部队二话不说,即刻攻城。正在双方打得热火朝天时,寇恂突然看到远方有一支部队正朝温县赶来。这时,城上的士兵也看到了,他们一齐呼叫——刘公大军赶到了!
城上士兵大呼,城下的敌军就慌了。一慌阵势就乱,都不知道怎么攻城了。寇恂仰天长笑,即刻开城,追杀敌军。
的确有一支部队赶来救温县。但不是刘秀的大军,而是冯异派来的救兵。城上那一声声诈吼,竟然吓破了敌胆,朝着洛阳方向跑。寇恂乘胜追击,一口气追到了洛阳城下。
这时,寇恂看到冯异也出现在洛阳城。原来,朱鲔的几万主力,也被冯异打得无处逃身,向洛阳城跑来了。本以为主动出击,会赢得一线生机,竟然把两支虎狼之师招到洛阳城下,这是朱鲔做梦都没想到的。
朱鲔躲进洛阳城后,整天闭城门不出,任凭城外怎么喊话,就是不吱声。这下子搞得冯异和寇恂很是无趣。两人率军绕着洛阳城转了一圈,决定收军班师,以待战机。
此时,刘秀扫荡北方乱民的工作基本宣告结束。放眼望去,整个广阔的北方都是刘秀的地盘了。这时,有人告诉刘秀,时机成熟了,可以称帝了。
首先以文书提出来的,是冯异和寇恂;此信传开后,将领们纷纷请求。每到一处,都有人站出来重提此事,但刘秀就是闭嘴不吭声。接着,耿纯也出来说话了,刘秀这才说了一句:让我再想想吧。
刘秀这招,稍有点古代历史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叫作秀。古之称帝者,必有三辞。当初,汉高祖刘邦演得更像,三辞还不够,最后弄到了四五辞,还装出很委屈的样子说,既然大家硬要让我当皇帝,那我就只好为难自己了。
事实上,刘秀犹豫不决,也不完全是作秀。当初汉高祖刘邦称帝时,天下已全然握在手中。今天的情况可不同,长安城刘玄还在跟赤眉火并着,洛阳城还关着朱鲔那只困兽。
也就是说,天下未平,只大半在手,此时称帝,到底合不合时机,这才是他最顾虑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估计冯异最为合适。自从刘秀当上大司马之后,冯异就在幕后秘密策划刘秀自立,直到今天,他终于可以展示推手的重磅威力了。
当刘秀召来冯异时,冯异以无比坚定的语气告诉刘秀:“长安皇帝刘玄肯定是要灭亡的。到时天下无主,必然更加混乱。所以,我强烈建议,为了国家社稷,为了黎民百姓,请大王您勇挑重担,自立门户吧。”
冯异一番话,犹如贯虹长剑直入刘秀心灵深处。这时,有一个人千里迢迢地带来一样神秘武器,让刘秀犹如天助,坚定称帝之志。
这个神秘武器,其实并不神秘。刘秀多年前在新野贩谷时就见过,自那以后,几乎天下人无所不知。这个武器就是神秘预言书,古称图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