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 上海特别市(第5/8页)

上海为中外通商巨埠,轮轨辐辏,商贾云集。近且密迩首都,资为屏蔽,于军事、政治、外交、金融各端,莫不居全国中心而为之枢纽。中外观瞻所系,关系实至重要。特别市计划,一般学者与多数市民早有提议,论着具存,可以复按,匪始今日。向使无军阀官僚之种种压迫与障碍,民意早得实现,或已草创一种大规模之市政,使吾中华民族建设之精神与能力,由上海一隅开始而表现之,亦未可知。乃屡议屡辍,迄未能粗具规模,实为憾事。然因此愈见我国民政府与全上海市民所负责任之艰巨也。

鄙人受国民政府任命,忝膺市长一职。自审智识材力,深惧弗逮,数辞不获,谨于本日宣誓就职。按照政府所颁上海特别市条例,分设十局,局有专责。鄙人自当督率各局,就本市范围内,参酌既往及现在情形,量地方财力之可及,为着手兴革之准备;并当尽量公布市政设施之内容,务使市民多得参预市政之机会。值兹就职伊始,更愿就左列四点,为简要之声明:

(一)市政设施,纯系建设事业。中山先生毕生研究,多属建设。当民国七八年之交,中山先生在沪,闭户草建设方案时,曾对郛言:革命事业,其目的原在建设,破坏特其手段耳;盖不图建设,革命为无意义。伟哉言乎!惟建设事业,类多艰难宏远。世界各国完美之都市皆非一朝一夕之功,所有各种事业均有按年兴筑逐次进行之计划,可以稽考图籍,详细追寻。甚至最初之时,因全部关系或财政影响,能办之事不能有多量发见,此为创办之始,实际情况使然。盖所重在规划之妥善,效用之远大,并有无逐步进展之希望与办法,而不宜遽绳以近功;是以鄙人对于上海市政,决不敢以急于见功自欺,尤望一般市民于此能予以充分之谅解。

(二)鄙人于地方行政事务素少经验,而所可硁硁自信者:凡事必以躬亲为原则,财政尤以共喻为旨归。军阀时代,假施政之名,行敛财之实,不满人意,理所固然。但在国民政府之下,铲除贪官污吏,建设廉洁政府,着为标语。鄙人不才,从政十余年,对于操守一层,差堪自信。凡所延揽各同事,亦必能共谅此怀,构成一体廉洁之政府,并可保证此后地方之所出,必悉应地方之所需。而同时希望市民,于正当租税,均应踊跃输将,助成其美。盖欲造成繁盛之都会,优美之环境,不能仅仅责善于政府,而最健全与稳固之进步,仍在全市民之自致其力也。

(三)凡事非人不举,然欲求真才,必先除私见。此次市政府组织,用人标准,纯以专门学识与办事经验为衡,而因上海环境之恶劣,同时尤不得不注重于德性。故各高级职员之选定,有多年深知者,亦有素未谋面者,但求合乎上述之标准,决不敢稍挟成见于其间。惟市政范围有限,对于专才之延揽,当然有不少遗漏,而经验一层,尤必其人从政较久而后得。吾国近年政治变迁过速,凡从政较久者,虽尧舜或不免有所指摘。关于此节,须视其将来之工作成绩以为断,万不可预有所责难。况市政府中,自信多数均为忠实有为之同志,与学识经验德性兼备之前辈,此则当可得各方之谅解者也。

(四)上海市民经多次兵事之余,人人心目中均暗悬有一秩序维持问题,此为不可掩之征象。不知中央政府对此已早有筹划。政治会议中且通过陈委员果夫所提出之整理上海计划案二十余条。今后市政府成立,中央为昭信全国起见,对此整理案必分别实行。鄙人亦必上体中央意旨,极全力以注意此一点,故秩序维持一事,敢请市民可十分安心。回忆辛亥之岁,随先都督陈公英士之后,勉参戎机,兼领师干,前后一年有半。鄙人所属各部,沪人士能举出一例,有一兵一卒骚扰地方否?今日在座各位中,尚不少当年共患难之同志,谅能证实其不虚。此后当视能力之可及,督率同僚,益加勉励,以副市民之瞩望。

虽然,十六年来之上海市,虽不能有大规模之设施,却亦有相当之成绩。回忆民国元年时陈都督毅然下令拆城,至于今日,不独城内外交通称便,而“民国路”一带,繁盛异常。鄙人虽无寸土尺地于其间,至今每经其地,必起今昔之感。嗣后卢何时代所筑之军工路丰林桥等,亦足留纪念于沪民。只因所谓全国第一巨大之上海商埠,其精华悉在租界。界外各地,商业既极萧条,居民又不甚多,以致集款进行,实力有限。故所谓大上海市者,细细分析,实属有名无实,非政府与市民全体动员,加倍努力不为功。外则勿使对吾领土主权欲久假不归者借为口实,内则勿使嫉视党政之成功者,谓党国种种标语,种种主义,悉属一张不兑现纸币而资为挑拨。言念及此,不禁凛然于上海市责任之重,关系之巨影响之大,而有望各方当事者之互相策勉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