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诸魔的黄昏(第8/15页)
武川人在关中,杨忠向西去,见到昔日的兄弟们,不停流浪的猛虎似乎找到归宿。然而,杨忠流浪的脚步并未停息,命运让他二入江南。
虽然独孤信与杨忠都是武川人,但他们和孝武皇帝元修一同来到关中,宇文泰毒杀元修猜忌二人,打发他们率军队攻打荆州,独孤信为帅,杨忠打先锋。荆州到手容易,守住难。东魏军大举反攻,得不到关中支援的独孤信和杨忠逃往江南。梁武帝萧衍非常欣赏二人,封杨忠关外侯,想把他留在梁朝为将。杨忠不肯,与独孤信一同重返西魏国。两人眼光的确犀利,一者武川军团是他们的根,二者江南重文轻武,留在南方没有发展前途。侯景乱梁给了投奔江南的北方人大展拳脚的机会,但是,羊侃、羊鸦仁、杨华、王僧辩等北方人最后都没有取得成功,原因不难解释,江南没有他们生存的土壤,根基不厚。消灭侯景威震江南的王僧辩最终败于土生土长的南人陈霸先之手便是明证。
杨忠第三次前往梁朝与前两次不同,不是俘虏,亦非降将,而是作为西魏军主将应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之约协守襄阳。今非昔比,东西魏大会战,杨忠屡立战功,官拜骠骑大将军,荣登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之列。西魏府兵有六军,所谓六大柱国各领一军,其实就是司令,每大柱国下辖两大将军,即军长,军长真正领兵打仗,杨忠就是直接指挥打仗的军长。
长社城被围,宇文泰不肯大举救援王思政,坐视颍川失守,却在同年十一月下令屯驻穰城的杨忠兵进襄阳,助萧詧取荆州。穰城在今河南邓州,北连宛洛,南接荆襄,是西魏国经营江南的前哨。从中明显看出宇文泰战略思想的变化,趁江南大乱向荆襄拓展领土。
杨忠率两千骑兵向襄阳进发。两千骑兵?对,杨忠的全部人马。萧詧进攻荆州不仅带了两千骑兵,还有两万步兵,结果打败了,区区两千骑兵又能起多大作用。杨忠揣摩到萧詧的心理。兵在精不在多,这条用兵之道已被无数战例证明,但是寻常人眼里仍是兵多占优,纵使解释得天花乱坠也是无用。
兵者诡道。敌人要欺骗,盟友有时也要欺骗。为让萧詧安心,杨忠在汉水之畔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两千骑兵更换旗帜重复行进。
萧詧果然登上襄阳城头眺望,只见汉水边旆旗飘扬,络绎不绝,数了数,约有三万人之多,杨忠凭空增加十倍兵力。莫说萧詧用肉眼观察,即使用高倍望远镜也休想察觉丝毫端倪。真正伟大的军官,不是冲锋陷阵在前,而是做个魔术师。“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不是用嘴说出来的,是用脑子做出来的。
柳仲礼的军队杀向襄阳。杨忠不救襄阳,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绕道义阳攻打柳仲礼的根据地安陆。西魏军攻克随郡,兵锋直指安陆。柳仲礼匆忙回军。西魏将领纷纷请求抢在柳仲礼回归之前迅速拿下安陆。杨忠不认同诸将看法。围魏救赵的精髓既不在围魏也不在救赵,而在打援,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朦胧夜色里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队出现在梁军必经之地漴头,杨忠出其不意打了柳仲礼一个伏击战。西魏军大败梁军,生擒柳仲礼。安陆、竟陵守军不战而降,杨忠收获汉水以东大片土地。江南第一大将柳仲礼光环消去,荆州的噩梦开始。
萧绎此时只想与兄弟侄子们争帝位,无心与西魏军对抗,向杨忠求和,重新划界,承认西魏军对汉东的军事占领。杨忠既救援了襄阳,又得到汉东土地,兴冲冲回长安领赏去了。
卖国打内战。要么说萧绎这个家伙坏,白读一肚子书,说好听一点,攘外必先安内,说不好听一点,典型的投降派。西魏军护着襄阳打不过,萧绎下一个目标轮到郢州(冶所在今武昌)的六哥邵阳王萧纶。
侯景大将任约进攻郢州,萧纶撒下英雄贴征召天下诸侯攻打侯景。天下诸侯没有到,王僧辩的荆州大军开到。萧绎向六哥下达最后通牒,离开郢州去长沙享福,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萧绎收拾侄子萧誉的时候萧纶就料到有今日,萧纶劝七弟不要骨肉相残,萧绎哪里肯听。萧纶写信把王僧辩损了一顿:“将军前年杀了人家的侄子,今年又来打人家的哥哥,不怕天下人耻笑吗?”王僧辩将此信转交给萧绎。萧绎脸皮多厚,看罢一声令下,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