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诸魔的黄昏(第9/15页)
萧纶年轻时胡作非为,长大后倒识大体,不能干骨肉相残的事情,何况也打不过王僧辩。萧纶流着眼泪与将士们告别,哭道:“我志在灭贼,绝无做皇帝的意思。湘东王说我想争帝位。我不能和他打,也不想无罪被杀,我走啦。”萧纶拒绝将士们出战的要求,逃往汝南。
萧纶的结局很凄凉,因为萧绎不肯放过他,毕竟萧纶排行老六,萧绎排行第七,做皇帝有先有后。萧纶一天不死,萧绎一天不安心。萧绎使出一招毒计,派人向宇文泰告密,说萧纶在汝南招兵买马,与东魏国眉来眼去,想打安陆的主意。凭萧纶那点兵力如何攻打西魏,完全是假情报。宇文泰不管那套,萧纶身为皇子有号召力,一旦发展起来实为心腹之患。
很快,杨忠领兵打下汝南杀掉萧纶。萧纶之死与柳仲礼有很大的关联。萧衍善待过杨忠,故而杨忠上次抓获柳仲礼,待他比较宽厚,送到关中。昔日二十万大军的盟主柳仲礼在众人的鄙视和嘲笑中失魂落魄来到长安,有机会做大英雄却当上个大狗熊,万众讥笑。
柳仲礼不从自身找原因,一腔怒气撒到杨忠头上。恰好宇文泰给了他机会。宇文泰想通过柳仲礼了解梁朝的军事情报,两人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柳仲礼在宇文泰面前夸奖杨忠,说他缴获了无数的战利品,有多少黄金、多少奇珍异宝。宇文泰拿出杨忠上交清单一对照,发现缺不少东西。宇文泰特别生气,本想派人仔细核查,又觉得杨忠功劳大,不能打击人家积极性,最后从轻发落。
杨忠后悔不及,早知今日就该第一时间杀了柳仲礼。柳仲礼杀不了,萧纶倒霉。杨忠打萧纶又搞了不少战利品。萧纶是皇子,宇文泰更要亲近,不能送到长安乱嚼舌头。
决胜大江
北方骁骑纵横平原山川,却无法称雄水面。继曹操之后,又一个枭雄倒在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侯景重蹈赤壁战争的覆辙,王僧辩做了周瑜,陆法和变身诸葛孔明。
有如曹操轻松降服荆襄九郡,侯景的西征最初看上去一帆风顺。江州刺史萧大心屈膝求和,萧范发病身亡。叛军前锋任约连破二镇诸侯,拿下江州和豫章(今江西南昌),杀向郢州。萧纶与萧绎争郢州,萧纶弃镇逃跑,任约轻松攻取郢州重镇西阳(今湖北黄冈)和武昌。
独眼书生直面宇宙大将军,两人的碰撞有如火星撞地球。萧绎调兵遣将,鲍泉辅佐二儿子萧方诸坐镇江夏城,大将徐文盛率数万水军东进。徐文盛进抵西阳西面的贝矶水面,大败叛军水军。任约向南京告急,侯景急令宋子仙率二路军两万余人增援任约。萧绎也增兵,从江夏抽调两万守军支援徐文盛。
公元551年三月,徐文盛一举收复武昌,进军芦洲,任约再次向南京告急。最大的敌人不能不除,侯景决心以进攻的姿态消灭萧绎,留王伟守建康,亲率两万军队增援。
决定江南命运的大决战拉开序幕。这一场战役侯景凶多吉少。侯景放弃北方将士擅长的陆战,与南方军队争胜于万里大江,以己之短对敌之长,胜算不大。侯景与赤壁战争的曹操犯下相同错误,轻视对手,企图快速取胜。叛军各级指挥官多是跟随侯景南逃的八百北方人。这些人经历无数阵仗,军事经验丰富。然而那是陆地作战经验,与打水仗是两回事儿。隔行如隔山。比如经常打胜仗的任约指挥水军每战必败,军事天才侯景能好到哪里去呢?
但是,无论曹操和侯景都不可能放弃水上进兵转由陆路进军,因为陆战困难更大,古代南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适合北方人长期作战,逐一城市进攻旷日持久,旱路运输粮食物资不如水路便捷。大家只能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上。
果然。双方庞大的船队一交手,叛军战败,大将库狄式和落水身亡。库狄式和等鲜卑将领骑在马背上冲锋所向无敌;在小船上射箭勉为其难。
侯景毕竟有军事头脑,迅速察觉到敌人的弱点。梁军主力集中于西阳江面,江夏空虚。侯景派出一支奇兵,宋子仙、任约率四百精骑从江北偷袭江夏城。城中兵力不多,集中精力防守的话四百人也很难攻下来。突袭的效果就是出其不意。江夏守将萧方诸和鲍泉丝毫不加以防备,这一老一小正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