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诸魔的黄昏(第13/15页)

第二日火船备好,万事俱备,只欠西风。陆法和白羽扇一挥,风向转来。陆法和版“借东风”。不过,梁军自西北而来自然要用西北风,而夏季多刮东南风,与赤壁之战恰好相反。三国在南北朝之前,故而人家会认为陆法和抄袭诸葛先生。大家冤枉陆大居士,诸葛孔明借东风不载正史,三国演义写的。三国演义系明朝作品,纵使罗贯中先生借鉴元曲,那也是元朝的事情。相反,我倒认为罗贯中先生盗版陆大居士。再者说,诸葛孔明借东风,又是筑台,又是念咒,哪里及得上陆法和居士挥扇之间。当然了,挥扇子和风向变化丝毫没有关系,只和天文有关系,和科学有关系。陆法和系炒作大师,包装大师,把蛮族出身的自己炒成半个神仙。

烟焰冲天,梁兵火烧叛军水寨,打水仗任约根本不值一击。大火烧得叛军将士花了眼,只见梁军水兵们个个踏水无痕,漂在水面。人怎么能飘在水上。据我判断,要么踩筏子,要么坐小船,风疾船快。梁兵水上技术高,动作不走形。反观叛军,江北、江南人构成复杂,指挥官不懂水战,大火一烧,一个个像饺子般扑通扑通落下水,一会儿的功夫全军覆没。

梁军打扫战场,未发现叛军主将任约。大家感到奇怪,难道任约能上天入地?山人面前讲什么神话,陆法和羽扇轻扬,淡淡道:“明日午时就能找到。”

第二天午时很快到了,任约依旧踪迹全无。大家不好意思地怀疑起神仙来:“大师,您的话好像不灵验哎。”陆法和有话说,不慌不忙道:“此地水干的时候曾经有一座佛塔,这座佛塔会指引你们寻到贼帅,何不到哪里去找一找。”大家半信半疑找到水中那座佛塔,果然见任约搂抱佛塔尖,仰着头,鼻子露出水面呼吸。

神人呐,大家又一次佩服得五体投地。从侦探角度解读搜寻任约过程并不神秘。叛军被全歼,任约自然逃不出这片湖泊,想必落水淹死。陆法和说明天能找到,恐怕算计尸体会浮出水面。如果没有的话就说明任约还活着。湖水浩瀚能藏到哪里去,熟悉此地地形的陆法和自然而然想到佛塔顶端。

面对任约,陆法和又神了一把,对任约说,“施主的面相不会死于兵刃,你与湘东王有一段缘分,不要多想,湘东王日后尚需你一臂之力。”

陆法和预测任约不仅性命无忧,反而会受到重用,事实也是如此。细想之下此事不难揣度。南方将才匮乏,骑射出众的任约有用武之地。谋略家之所以总能比大众看得长远、判断事物准确在于勤于思考。

四年间陆法和观察时事,江南各地势力的大小人物莫不装在头脑之中,包括任约。作为侯景方面主管军事的大司马任约指挥能力无可挑剔,这也是当初侯景千方百计把任约从宇文泰那边挖过来的原因。任约会说话,萧衍与侯景那场世纪对话,最初侯景紧张地答不上话来,便是任约主动替答。任约将汉化与鲜卑化两种文化融合得比较好,做人低调,人缘好,无论哪一方均能接受此人,包括北齐。而且陆法和想到了任约的用处,任约助陆法和抗击萧纪的川军,为萧绎立下汗马功劳。任约相遇陆神仙对人生有帮助,水上功夫见长进。日后陈霸先大败十万北齐军,焚烧北齐军战船,北齐军四十多名高级将官被擒,浮尸漂满长江,唯有任约等少数几人逃过江去,相信任约必定效仿陆神仙扎了小竹筏。

后话不提,任约兵败,围攻巴陵的侯景心知大势已去,慌忙烧营夜遁。顿兵坚城之下鲜有不败者。侯景败在对江陵虚实判断失误,未用大部队袭击江陵城。侯景有他的想法,一旦攻不下江陵,粮运被王僧辩断绝,后果不堪设想,那是全军覆没。攻建康用了五个月,谁知晓江陵无兵?侯景保守了一回,仅仅一回,这一回足以预示侯景失败的命运。他在江南孤立无援,容不得一次失败。

长达四年之久的侯景之乱出现转折,胜利的天平倒向萧绎。打了败仗的侯景又干了一件蠢事,做皇帝。也许高洋称帝刺激了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有心称雄,无力回天。再不做皇帝没有时间。上到侯景,下到王伟等跟着侯景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大家想法一致,过一把瘾就死,不给人生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