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朝第一刀(第9/11页)

高昂字敖曹,年近四十,在青年才俊辈出的魏末乱世显得老了,然而他的威名早已传遍北魏国。高敖曹出身河北豪族渤海高氏,北朝八大门阀,“崔卢李郑”排在前面,其下便为“羊毕封高”。

高敖曹出名不是靠家世,而是靠武功。此人生得“龙眉豹颈,肢体雄异,胆力过人”,从小不喜欢读书。门阀士族传家靠文化,一个武夫如何能让书香门第延续下去。父亲高翼挑选国内最严格的老师教他,严师够狠,棍子鞭子一起招呼。小高昂丝毫不惧,照旧不好好听讲、迟到、早退、旷课。老师揍了一遍又一遍,累了,喘着气问道:“你到底想怎么样?”小高昂回答道:“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呢!”老师听得吐血,渤海高家怎么出这么个混球。

青年时代的高敖曹简直就是土匪,高敖曹做过一首诗:“垄种千口牛,泉连百壶酒。朝朝围山猎,夜夜迎新妇。”他与大哥高乾散尽家财,招揽天下剑客,横行乡里,无法无天。高乾喜欢上博陵崔家的女儿,求婚遭拒。二人一商议,背着长剑,夜晚摸进村里,跳入崔府,把人家女儿劫出来。走到村外,高敖曹对哥哥道:“此处没人把她办了。”“办?”“办!”高昂就在野外把人家崔家女儿上了,先做后娶。

高翼拿儿子一点办法没有,对人说:“此儿若不灭我族,必当广大我门,不会只做一个州里的豪杰!”高敖曹兄弟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门阀士族保家延续门第的宗旨。高翼经常跟着受牵累,动不动儿子们跑了,官府把他抓狱里。高翼哀叹道:“我的几个儿子都这副凶狠德行,不知道死后有没有人给我上坟,培一锹土。”

高敖曹一直没变,高乾长大以后通世故,攀上掌权的元叉,官拜员外散骑侍郎。元叉死后,高乾与长乐王元子攸交上朋友。河阴事变,高乾逃回家乡。此时葛荣横行河北,正因高氏兄弟培养了一支武装力量,朝廷起用高翼为渤海太守抵御葛荣。葛荣号百万之众,高家怎么是对手,和邢杲一起被逼进山东。他们与山东豪强发生冲突,高氏兄弟干脆接受葛荣的官职,转而在山东攻城掠地。尔朱荣与葛荣决战,孝庄帝派人去山东调解河北流民与山东原住民的矛盾,高氏兄弟散去兵众,归顺朝廷。

孝庄帝非常高兴,任命高乾为给事黄门侍郎、高敖曹散骑侍郎。尔朱荣对汉人豪强心存戒心,尤其高氏兄弟这种桀骜不驯之徒,借口他们曾经反叛过朝廷,不适合呆在皇帝身边做近臣,逼高乾辞职。高乾一怒之下回到家乡,与高敖曹重新招纳勇士,整日射猎游玩。那个时代聚众射猎相当于军事演习,尔朱荣闻报大为不满,派当州刺史诱捕高敖曹押送晋阳。尔朱荣入洛阳,随身带着高敖曹,把他关押在驼牛署。

大夏门之战,高敖曹被甲横戈,身先士卒,与契胡骑士一场血战,让孝庄帝见识到高敖曹的勇猛。孝庄帝找高敖曹有事相托,不成想在高敖曹处见到从河北匆匆赶来的高乾。孝庄帝大喜,拜高乾为河北大使,高敖曹直阁将军,希望二人回到河北联络汉人豪强,招揽壮士,安定当地局势,消灭平州刺史侯渊。

孝庄帝亲自把高家兄弟送到黄河岸边的浮桥,赐酒壮行。孝庄帝举起酒杯,手指滔滔不息的河水,诚恳地道:“你们兄弟是冀州豪杰,手下勇士成群,若京城有变,可为朕河上一扬尘。”

士为知己者死。高乾泪流满面,孝庄帝将河北重任交付自己,唯有肝脑涂地在所不辞。高敖曹拔出长剑,舞剑明志,剑光如雷霆电击,劲风荡起漫天黄叶飘落滚滚河面,倏忽之间不见踪迹。

壮士瞋目,怒发冲冠,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悲壮。然而,行人高氏兄弟就此闯出一片天地,送者孝庄皇帝却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尔朱家族的行动更快,尔朱兆从汾州赶往晋阳。别看尔朱兆粗莽汉子,这点心计还是有的。尔朱荣近年来苦心经营晋阳城,兵马、物资多得不可胜数。近水楼台先得月,尔朱兆抢得晋阳城,奠定在尔朱家族中的物质地位。谁能为尔朱荣报仇,谁就可成为尔朱家族的接班人,尔朱兆点起铁骑与尔朱世隆合兵长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