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难得糊涂(第5/8页)

处理国家大事、选任官员、诛杀赏罚,刘骏不开会,不和大臣们廷议,只和戴法兴三人私下参怀。凡他们推荐的官员无不照准。这几位权重当时,大肆收受贿赂,营私舞弊,以至于“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

权力集中造成腐败,社会风气推波助澜,贪污腐化成为平常不过的事情。刘骏看在眼里,不能惩治,又不肯轻易放过。东汉皇帝卖官,刘骏可卖的官不多。他发明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益均沾,俗话说的见面分一半。各地刺史、两千石以上的官员任外职回京,一定要进献贡奉,叫做“还资”。你不贪吗,分一半给我,也就入了国库。这是无奈的举动,反而刺激官员们更加疯狂搜刮。

如果刘骏发现某位官员进献的少,必定要和他赌博,直到把对方的钱赢光才罢休。南北朝不玩麻将、纸牌,玩樗蒲,这是刘家家传的本事。刘裕樗蒲技术佳,虽然曾经输光了钱,欠一屁股债,让人好一顿鞭打。

刘裕当时只是一个小混混,而今刘骏是皇帝,谁敢赢他的钱。大臣们输得落花流水,输钱最多的是一个叫做颜师伯的人。刘骏处世的态度注定他不是一个讲究威仪严肃、板着面孔训人的领导,而是用蛮不讲理的作风、嬉戏怒骂的工作方法,和官员们打得火热。

从古到今,清官少,贪官多,官员们往往一丘之貉。人生的大舞台浓缩在官场,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穷凶极恶、悭吝鄙啬、伪善贪婪、荒淫无耻、阴险狠毒,人性的阴暗面无不发挥到极致。

刘骏内心瞧不起官员,喜欢捉弄侮辱大臣们,给他们起外号,运用高高在上的皇权任意羞辱嘲弄,戏谑耍笑无度,以此排遣心中的愤怒和空虚。刘骏起的外号格外形象,根据每个人的性格、体形特征,诸如高、矮、肥、瘦等等,各有恰当的名字,比如留着山羊胡的人叫“羊”。

满朝文武官员,除了皇叔刘义恭之外,没有一个人没被污言秽语侮辱过。刘骏称呼王玄谟为“老伧”,意为“北方佬”。游牧民族统治北中国一百余年,以文明自诩的南方人依然认为北方人粗野、鄙贱、缺乏教养。王玄谟祖籍太原,故而刘骏这般称呼。朝廷之中北方人很多,像柳元景、垣护之均是北方人,也是渡江很晚的人,为何独王玄谟受此讥笑呢?

王玄谟表面严肃庄重、不苟言笑,内心冷酷残忍、贪婪狭隘。他怂恿刘义隆北伐,不过是贪图军功和荣誉。作为北伐前锋军团的大将,攻取河南时发现当地大梨便宜,有利可图。他利用手中的职权收购大梨,一匹布换八百大梨。如此低价收购,大失人心,使支持南军的河南民众转变态度。王玄谟对待部属刻薄少恩,军中流传一句话:“宁作五年徒,不逐王玄谟。”宁愿服五年劳役,不在王玄谟部下当兵。北伐军遭到失败,主将萧斌准备将其斩首。王玄谟竟然在刑场上大念《观音经》,南朝佛教兴盛,相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灵验感应。可见王玄谟之贪生怕死。

刘骏写过一首诗送给王玄谟,叫做“四时诗”:“堇荼供春膳,粟浆充夏飧。瓟酱调秋菜,白醝解冬寒。”笑话王玄谟吝啬钱财,不舍得吃喝,一副守财奴形象。

仆射刘秀之舍不得花钱,叫做“老悭”,吝啬、老抠门儿的意思。颜师伯缺牙,没几颗好牙,叫做“齴”。刘骏很损,笑话人有水平。齴的意思是牙齿外露的样子,人家缺牙,偏叫人大板牙。

黄门侍郎宗灵秀身体肥胖,肚大腰圆,叩拜后起身不方便。每次聚会,刘骏偏偏不断赏赐,每次赏得很少,就是想看他跌跌撞撞谢恩的样子,以此取笑。

刘骏宠爱一个昆仑奴。昆仑奴就是黑皮肤的人,唐史有过描绘:“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应该不是非洲人,而是今东南亚靠近赤道一带的人。昆仑奴有什么用处呢?“令以杖击群臣”,谁不听话揍谁。黑奴有个名字,叫“主”,一个奴隶竟然叫成主子。

昆仑奴拿着棍棒殴击各位官员,自尚书令柳元景以下免不了挨打。昆仑奴有不敢打的人,就是那位当面顶撞孝武帝,为好友收尸的蔡兴宗。柳元景和蔡兴宗不挨打,不是因为官职高,而是因为秉性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