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匈奴大夏国(第5/7页)

你倒是瞧明白再说呀!赫连乙斗惊惧不已,国都丢了,在薄阪等死吗?立刻动身弃城而逃,西奔长安。长安守将赫连助兴忙问:“怎么回事?仗没打,人先跑回来了。”赫连乙斗说:“你知道什么呀,统万丢失,关中守不住了,回老家打游击吧!”

两人集合队伍,长安也不要了,一路狂奔逃往安定。童话里有个“咕咚来了”的故事,我们会笑话兔子、狐狸和野猪的无知。连穷凶极恶的匈奴人都在翻版童话故事,可见人性中的恐惧足以摧毁人们的意志。

奚斤率领魏军兵不血刃攻克蒲阪,进入长安。魏军第一次伐夏军事行动战果辉煌。

赫连昌气得直跺脚,破口大骂:“一群废物、饭桶、草包!”五弟赫连定领兵两万杀向长安,意图夺回失去的城市。

成群结队的魏国人去阴山伐木。市场需求大,木材价格越涨越高。因为北魏皇帝拓跋焘又一次看到攻陷统万城的希望。

云梯、攻城槌、攻城塔、投石机、撞冲车……魏国工匠加班加点,日夜不停地制造攻城武器。拓跋焘对着一大堆攻城器具发誓:拿下统万城。

十万魏军分成四队:贺多罗领骑兵三千为侦骑;拓跋焘亲率三万骑兵为前锋;常山王拓跋素、丘堆领步兵三万为后援;优真领步兵三万部运送攻具、粮草,负责后勤保障。

魏军先头部队兵过君子津,到达拔邻山(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那批攻城器械还没个影子。拓跋焘突然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带手下三万轻骑奔袭统万城。将领们不同意,劝阻道:“上一次突袭侥幸得手,这一次匈奴人肯定有准备。统万城坚固,非朝夕可拔。我们轻军而进,攻不下城池,又得不到物资供应,到那时进退两难,不如和步兵携带攻具一起进攻。”

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三万人如何攻城,何况是天下最坚固的城堡。

拓跋焘笑了,“敌人分兵救援关中,我们带那么一大堆攻城机去,声势浩大,敌人会出城来交战吗?如果我们攻不下统万城,到时候,粮尽兵疲,才是真正的进退两难。用先头部队攻城,敌人一定有轻敌心理。我们装出羸弱不堪的样子,引诱敌人出击。只要他们敢出城迎战,我有把握打败他们。”

拓跋焘环视诸将,眼神中透出自信的光芒,继续说道:“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的将士离家两千余里,又隔着一条大河,这就是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三万轻骑,攻城自然不够,但用来决战,绰绰有余。”

我们不得不佩服拓跋焘,对敌人心理琢磨得一清二楚,对兵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明白“用兵之道,其下攻城”,深谙“死地则战”的奥妙。

魏军到达黑水,拓跋焘在周围山谷中设下伏兵,领一万军队直逼统万城。拓跋焘想法是好的,但实战不是拍戏,不会照着剧本来,人家匈奴人根本不想出来打。

赫连昌得知北魏大举来犯,急令攻打长安的赫连定回师援救。赫连定正与魏军胶着不下,回复说:“统万城坚固险峻,不容易攻破,等我生擒奚斤,然后再赶赴统万,内外夹击,必能大破敌军。”赫连昌同意防御计划,专心守城,等待援军。

拓跋焘见夏军坚守不战,继续欺骗表演。想让龟缩城中的敌人探出头,必须让他们相信能够打败你。

军中有粮食,拓跋焘不准吃,下令士兵采集野菜,派出骑兵劫掠夏国居民,抢夺食物,以示军中无粮。拓跋焘假装发怒,鞭打犯错的士兵,打完任由他们逃到匈奴人那边去了。

一切只有一个目的,等待匈奴人出来,等待匈奴人自己放弃他们坚不可摧的堡垒。

肆 坚城陷落

北魏降兵信誓旦旦地向匈奴皇帝报告:魏军孤军深入,补给供不上来,已经断粮,士兵每天只能吃野菜,正是歼灭魏军的大好机会。

城中有三万军队,赫连昌本来不敢出战,此时被拓跋焘欺骗,尽起大军出城攻击。匈奴人的勇猛不亚于鲜卑人,天之骄子不是浪得虚名。夏军阵容严整,气势正盛。长孙翰等将领劝拓跋焘避开匈奴人的锐气。拓跋焘摇头道:“我们远道而来,就是要引诱敌人出城交战,老虎已经出洞,我们却避而不打,只能使敌军气盛,我军气馁,这怎么是用兵的好计策!”下令集结骑兵撤退,引诱敌军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