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匈奴大夏国(第4/7页)

拓跋焘声色俱厉,不好拿西征说事,斥责长孙嵩做官贪赃枉法。殿内武士粗暴地摁倒长孙嵩,掐住脖子,将头猛烈向地上撞击,殴打侮辱,把个白发苍苍的前朝旧臣、四朝元老一通暴打,吓得一殿的官员大气不敢出。

贪污腐败是历朝官员们的通病,常在河边走,不小心就要湿鞋,不加强法律威慑、增加自身修养,想避免腐败难于上青天。贪腐会引起最高统治者、长官、同事和普通老百姓的忌恨,不得人心,是宦海人生一颗随时有可能引爆的地雷。官职愈高,危险愈大。东晋的诸葛长民、北魏的崔浩、后世的和珅,莫不如此。

长孙嵩面对指责,无言以对,老迈年高、德高望重受此屈辱,只能打碎牙和血吞,总不能哭天抹泪地大叫:“好些人比我贪得多!世上有不贪的官员吗!凭什么拿我开刀啊!”

也许,换一个领导人会有另外一种解决方式,效果要好得多。但拓跋焘就是拓跋焘,不会委婉,也不必委婉,他是上天派来的征服者。

大殿里仍旧响着拓跋焘洪亮的声音:“按照上天的旨意办事,不需要仁慈,让我们的战马踏上统万的城头,镌刻拓跋鲜卑人的光荣。”

群臣默然无声,谁也不敢再提什么反对意见。大家都在想,我们靠什么爬到统万城头,靠马?靠嘴皮子?

年轻的皇帝暴怒之后马上恢复了大海般宁静。对待战争,拓跋焘思路清晰明了。统万城高大坚固,绝非不善于攻坚作战的鲜卑骑兵可以很快占领的。

白虎团怎么歼灭的,奇袭!

叁 奇袭统万城

古德里安创造了闪击战,但他不是闪击战的鼻祖。拓跋焘将骑兵军团机动性运用到极致,对同样善于马背作战的匈奴人发起高速度、大纵深的突袭。

魏军兵分三路,魏将奚斤率四万五千人从山西进攻蒲阪(今山西永济县东),河南镇将周几领一万人进攻陕城,进逼潼关。两路军队的军事目标直接而又明确,那就是长安。这个取关中的战术,三国曹操打马超时用过,刘裕北伐也用过。

拓跋焘的着眼点并不在关中,而在匈奴国都统万城。他要率一支两万轻骑组成的奇兵从现在的内蒙古托克托,当时的云中郡出发,南渡黄河偷袭统万城。突袭部队到达黄河渡口君子津,天公作美,气温骤降,暴寒的天气让黄河水冰冻。魏军马队不必依靠渡船,踏冰渡河,一路急行军,直插统万城。

公元426年(刘宋元嘉三年)十月冬至日。

大批魏国骑士趟过距离统万城仅三十多里的黑水(无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隆隆的马蹄声和鸣溅的水声回荡在草原上空。

杀气弥漫天地,统万城内喜气洋洋。

“冬至大如年”,古代对冬至日极为重视,除了春节便是冬至。

匈奴夏国皇帝赫连昌正在宫中杀牛宰羊大宴群臣,欢歌宴饮,庆祝冬至节。突闻魏军偷袭的消息,上下惊恐,乱作一团。赫连昌仓促间出城迎战,大败而退。

城门未及关闭,北魏禁军将领豆代田率领先头骑兵乘势攻入西门。匈奴兵将簇拥着赫连昌慌忙退入皇宫。豆代田杀得性起,指挥魏骑冲进皇宫,纵火焚烧西宫城门。夏军关闭所有宫门,围剿进入宫中的魏兵,豆代田见势不妙,弃马跳出宫墙逃到城外。

魏军与匈奴军队城里城外混战到日落西下。拓跋焘孤军深入,唯恐陷入巷战之中,从城中撤出,当夜在城北扎营。

次日凌晨,统万城四门紧闭,不敢出战,魏军乘机劫掠四郊,俘虏夏国军民数万人,缴获牛马十余万头。拓跋焘仰望高大的统万城高墙,冷笑着注视西城门上雕刻的“招魏”二字,对诸将道:“这次统万恐怕打不下来,他年再与诸位来取!班师吧!”

拓跋焘退回平城,奇袭统万城的军事目标没有实现,进攻关中的魏军却取得出人意料的战绩。夏国弘农守将曹达听说河南魏军将要打来,不战而退,尽弃陕城、潼关等军事要地。魏军深入三辅,逼近长安,可惜主将周几在行军途中突然死了,长安未受到攻击。

蒲阪守将赫连乙斗在魏军到达之前,派快马向统万城告急,请求援助。等使者赶到统万,登上一处山坡,远远望见旌旗飘扬、人喊马嘶,城里城外一片混战,慌忙快马加鞭跑回去报告:“统万城失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