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皇帝杀手(第6/9页)
谢琰正在吃饭,得知晋军失利的消息后,大怒,饭也不吃了,发誓说:“先收拾他,再吃饭!”
孙恩抓住谢琰骄傲自恃、急于求胜的心理,诱他深入到狭隘的塘路,使官军不得不鱼贯而进,难以发挥步骑优势。义军则可充分发挥擅长水战的特点,在兵舰上发箭猛射,切断官军进退之路,继而加以围歼。晋军大败,谢琰和他的两个儿子均死于阵中。
会稽之战,震动东晋朝廷。司马元显任命刘牢之为都督会稽五郡军事,调动各路兵马围攻起义军。
北府兵出动。刘牢之点将点到刘裕,由孙无终府司马上调都督府司马,参军事,就是说,刘裕上调军区任参谋。
肆 奋长刀逐万人
北府军推进速度很快,从京口出兵,一直打到吴郡(今苏州市)。孙恩的吴郡守兵沿大路下寨,刘牢之派刘裕率几十名兵士侦察义军的虚实。不料,正遇上义军出动,好几千人,换上一般的侦察员,得赶紧溜掉。
刘裕不,迎头而上,下令攻击。虽说孙恩军队没有经过训练,是乌合之众,可人家有几千人,对付你们几十个人还不手到擒来。刘裕等人且战且退,一会儿,几十人都被砍死了,刘裕身后是条河,不小心跌到水里。起义军追到河岸,水中的刘裕突然舞动长刀仰面砍杀了数名追兵,一跃而上,大吼着冲向敌军,数千义军惊退。
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在军中等刘裕不见回来,便率骑兵去接应,正好看见刘裕一个人手持长刀驱赶砍杀几千敌兵的壮观场面,将士们大为叹息。三国孙坚,世之虎将,最多一个人吓跑几十个海盗。长坂坡七进七出之赵子龙,那是评书。刘裕之事却被载入正史,刘裕一人独战数千人,正可谓一身都是胆啊!
如果你以此认为刘裕是一名张飞式鲁莽神勇的武将的话,那么你可是大错特错。刘裕城府之深、谋虑之远,虽曹操不及,称得上南北朝第一奸雄。曹操还没有篡位呢,朝野内外就沸沸扬扬,曹操只得当众出面辟谣。刘裕直到坐上宋王宝座,普天之下竟然只有北魏大臣崔浩和夏国谋士王买德洞悉其用心,最亲密的朋友刘穆之临死方知,宠臣傅亮也是在旁敲侧击之下才悟,你能说刘裕只是一名勇士吗?
刘裕一战成名,正式成为一支部队的指挥官。北府军乘势进攻孙恩。
孙恩见北府军攻来,故技重施,再度退入大海。东晋朝廷任命刘牢之督会稽五郡军事,屯兵上虞,袁山松筑沪渎垒(今上海市)防备孙恩。刘牢之派刘裕戍守句章(今浙江宁波市南)构筑第一道防线,浙东又重新被晋军所控制。
孙恩不可能待在海岛里不出来,公元401年二月,起义军三度登陆,出浃口,攻句章。句章城小,容纳战士不过数百人。刘裕披坚执锐,带领守军拼死抵抗,每战摧锋陷阵,身先士卒,把起义军牢牢钉在句章防线之外。刘牢之乘机向孙恩发起攻击,义军再次撤回海岛。
打不过,不打你还不成吗?孙恩久攻句章不下,避开刘裕率水军北上海盐。刘裕得到报告之后,不肯放弃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知道,自己一生的功业全在孙恩身上,马上率兵以急行军速度火速赶往海盐,并在当地旧城之上加固城墙。
孙恩海军进至杭州湾,根本不知道刘裕已到,轻率攻城便遭到失败,义军大将姚盛被杀。孙恩大怒,仰仗人多势众,日日攻城不休。城中兵少,眼见城破。刘裕想出一条空城计。夜间偃旗息鼓,把精锐部队埋伏起来,次日凌晨打开城门,让几个老弱残兵登上城墙。
义军一看,远远地向他们打听刘裕到哪里去了?老头小孩们说:“昨天夜里已经逃跑了。”南北朝时代没有京剧,否则义军肯定知道这是“空城计”。义军上当,争相入城。刘裕突然发动猛攻,大破敌军。
孙恩知道有刘裕在,不可能把这座要塞攻克,于是改向沪渎进军。刘裕马上放弃海盐,弃城追击孙恩。
咬定青山不放松。刘裕锲而不舍,性格够坚韧,一定要在孙恩身上扬名立万。但有一个人坏了他的大事,当地的豪强,海盐令鲍陋的儿子鲍嗣之。
小鲍立功心切,要求率领一千吴兵打先锋。刘裕不同意:“贼兵精锐,吴人不习战,若前锋失利,必败我军,你们可以在后面制造声势。”鲍嗣之一听不乐意了,我们就适合在你屁股后头摇旗呐喊,噢,你们京口人善战,我们吴人不会打仗,想当年我们夫差称霸中原的时候,有京口这地方吗,你刘裕怕我立功是不是?不行,非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