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瓜熟蒂落(第6/7页)
张群借开会之机,游走于幕后,与川康实力派打交道,大家一回生两回熟,关系益见融洽,慢慢地从“无感情”进入“有感情”。
蒋介石见张群已经打开局面,认定瓜熟蒂落,于是致电邓、潘、刘,说他要务繁忙,难以再兼顾川政,拟由张群继任川省主席。
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再加一个邓汉祥,聚在一起讨论,对张群究竟是“迎”还是“拒”。
从蒋介石的强硬态度上,邓、潘、刘已知其掌控川局的决心,反正哥仨谁也当不成省主席,与其让给与自己没有交情的人,倒不如选张群,因此一致表示欢迎。
1940年11月15日,张群出任四川省主席,贺国光此时早已疲惫不堪,正好借机会请辞,由邓汉祥接任秘书长。
尽管川康实力派中的首脑已经点头,一些闲着没事做的小喽啰仍不免要跳出来搅局。对他们而言,有时候吃不是饿,只是嘴巴寂寞而已,他们的爱好就是唱唱歌、吓吓人。
张群就职的当天深夜,成都满城张贴标语传单,全是反对张群主川的,而且出语龌龊,竟然辱骂张群为龟儿子。张群看后脸色严峻,但他在公开场合不露声色,只安排警察局明察暗访。
事后得知,幕后主使为前成都市长杨全宇。杨全宇先前被贺国光给撤了职,唯恐天下不乱,属于一个十足的无聊政客。杨全宇自己的屁股也并不干净,他在四川粮食紧张的情况下,仍大肆囤积谷物,以图谋利,被重庆军委会给逮个正着。
张群毫不手软,他致电蒋介石,认为“不杀杨全宇则物价殊难稳定”,杨全宇遂被处以枪决。
有人说张群“外宽内忌”,然而要都像贺国光那么老实温厚,又如何治得住周围这么多鬼精的各式人物。在省议会的茶会上,张群公开表示,他追随蒋介石数十年,已然决心以身殉葬。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就是要告诉诸位:哥生下来就没想过能活着回去,肉搏还是血拼,你们自己选!
张群主川期间,正值抗战进入极其艰难时期,前方要征集兵员,供应军粮,后方政治环境复杂,派系竞争激烈,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川局混乱,影响抗战,所以他肩上的责任非常之重。
张群身材不高,然而本人很注重仪表,平时不苟言笑,一看就知道是一位饱阅时事的朝廷大员,他能成为蒋家的御用宠臣,除了严格遵循蒋介石对下属“不用私人,不许贪污”的教条外,其政治活动的能力和手腕,亦不在杨永泰、邓汉祥等诸人之下。
到职之后,张群在省府组成人员上进行了精心安排,给邓汉祥以施展的空间,同时利用自身特殊地位,尽力拉拢以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为首的川康实力派,以稳定地方。
为与潘文华交好,除由孔祥熙出面与之换帖结为兄弟外,张群也注重加强与潘文华的私交。有一次私下交谈,张群从怀中取出一个烟盒,外表十分精美,潘文华大加称赞,张群立即举以相赠。
三大政客之中,唯一没有出川抗战的只有刘文辉。刘文辉精明得很,他自己不出来,也不允许别人出来。他的侄子刘元塘闹着要出川抗战,蒋介石已给以军长名义,刘文辉以防备藏军为由拦着不放,仅让刘元塘带走了一个团。
知道刘文辉在意的就是他那一亩三分地,张群便尽量不去触碰刘文辉,能闭一只眼就闭一只眼,而且很给刘文辉面子。
某天,刘文辉告诉张群,说他的部将陈光藻想进来谒见,请张群预约一个见面时间。张群马上说,不用预约,今天就好。随即邀请陈光藻共进午餐。
久而久之,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都把张群视为自己在蒋介石跟前的保护伞,为免遭到蒋介石的整治,不仅不同张群捣乱,还为征兵征粮出力不少。
张群兼顾各方,对四川遗老们也不敢怠慢。某日,张群送客人去机场,客人去后,他才闻知张澜将来成都。
当时客机很少,重庆至成都只有一架客机往返,来回需耗时两小时,张群日理万机,但为了不失礼于张澜,仍执意站立等候,一直等到张澜下机,两人握手言欢。
张澜感慨系之,说:“四川的事,要张群来才有办法。”
张澜的话并非过誉,仅就个人操守而言,张群就有人所不及之处。他为官清廉,入主川政之前,在成都没有私宅,到任之后,借住的还是郭勋祺的房子,直到省府出资购置一院作为其官邸。卸任了,张群又把官邸交还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