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遍地都是焦土(第3/8页)
孙震得报,立即乘火车赶到滕县,在视察战况后,他告诉王铭章,万不得已,必须依城死守三天,以待汤恩伯军团来援。
1938年3月15日,日军发起攻势的第二天,北沙河防线也遭遇到了和界河一样的窘境,对手不断从左右两侧迂回。
打到下午,涌进来的敌兵越来越多,除濑谷支队外,还加入了杂色伪军,服装也分成三色:穿黄制服的是正宗日本兵,穿灰制服的是满洲伪军,穿黑制服及便衣的是华北悍匪刘桂堂部。
王铭章虽从正面临时抽兵堵漏,仍不免顾此失彼,傍晚时终被日军从右翼迂回成功,至此,两道防线都失去了屏障作用,滕县岌岌可危。
作为前敌指挥部所在地,滕县兵力最为空虚,基本上全是师部旅部和警卫,没有任何野战部队。王铭章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七拼八凑合,才勉强凑足了三千人,而其中真正能战的尚不满两千。
1938年3月16日,濑谷支队开始攻城,首轮炮击就惊心动魄,显示出日军对滕县志在必得。
王铭章久历沙场,从枪炮声就能判断出来敌的规模。他和几个师旅长及幕僚一商量,认为滕县别说三天,连一天也难以守住,因此均倾向于放弃滕县,撤往城外。
在向孙震报告时,孙震问:“你现在人在哪里?”
王铭章回答:“在城内第122师师部。”
孙震又问:“那么你的指挥所在哪里?”
指挥所却不在城内,而在城外的西关电灯厂。
孙震明白了,当即告之:“我负责催促汤军团北上,你负责死守滕县,等待援军,所以你的指挥所应当赶快移到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
王铭章嗫嚅着说城内兵力不够,难以抵挡强敌,孙震并不理会:“兵力不够,可以把城外一个军的野战部队统统调进城。你还有什么意见?”
城外部队都在与日军胶着作战,白天调不进来,只能入夜以后进行,王铭章便提出,眼下只能依靠现有守城部队,而这些部队充其量不过一团,派一个团长负责就可以,但也立即遭到孙震的否决。
王铭章再次提出了那个老问题:“汤军团究竟何时才能到达,究竟要我们死守多久?”
王铭章已经讲过他连一天都守不住,孙震沉思片刻,报出了一个连他也没有把握的数字:“四个小时吧,四个小时后援军即可到达。”
川军再不济事,不至于四个小时守不住一座城池吧。王铭章无话可说,只好把话筒交给旁边的另一位师长:“请你再和总司令谈谈,最好还是把几个师部放在城外。”
这位师长刚拿起电话,说了声报告,孙震就以很严厉的口气说:“你有什么话,快说!”
师长连声音都颤抖了:“我的部队全在城外,我可不可以到城外去指挥?”
孙震斩钉截铁:“不行!马上把你的部队调回城内,你一定要在城内坚守。反正我的命令是这样,守不守在你们。”
说完之后,也不管师长还有没有其他话,啪地一声把电话挂了。
室内一阵沉默,都知道没有任何退路了。
王铭章随即派人将自己的指挥所搬入城内,任命张宣武为城防司令,强调:“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准出城,违者就地正法!”
与此同时,他按照孙震的指示,要求前线各部紧急回援。
滕县保卫战最得力的武器是手榴弹。
在交通未被日军截断之前,后方正好运来一列军车,满载粮弹,其中手榴弹充足,供满城守军一人一箱还有余。
濑谷支队轰击滕县,一方面是威吓,一方面是为了炸开缺口,等到步兵端着刺刀沿缺口进入时,火炮便会延伸射击,用于掩护的轻重机枪也会暂时停火。
川军以五十人为一单位,两个手榴弹为一捆,一俟发令,就一齐投出。这样一次就是一百颗手榴弹,每次投出去都跟下雨一样,日本兵刚才还摇头晃脑,转眼间就被炸到遗尸遍地了。
一轮进攻结束,在下一轮开始前,都有一个调整间歇。由于沙包用尽,利用这个间歇,川军从城里的商店仓库搬来一两千包粮袋盐袋,全部堵在了缺口和城头之上。
日军连续发动两轮总攻,都未能入城,在策动第三轮总攻时,特别增加了火炮尤其是威力最强的野炮数量,不仅集中轰炸城墙,而且有针对性地进行纵深炮击,以阻止守军的调动和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