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谁主沉浮(第8/26页)

刘湘把从刺客们身上收缴到的枪,作为是刘文辉给他的“赠品”,在表示“感谢”之余,还不忘告诉对方:“战场相见之时,再当面谢过。”

刘文辉读信之后气到脸无血色,既然行刺不成,只好用看家本事了。

刘文辉要祭他最心仪的绝招了,也是最遭对手非议和怨毒的一招:挖墙脚。

要说刘湘其实也是挖墙脚界的行家里手,王缵绪就是他从杨森那里挖来的角,但刘湘因为一直戴着“仁厚”的面具,就没人记得这些,反倒使刘文辉成为这一新兴行业内公认的专家。

擅长挖墙脚的人,都得出手大方才行,在这方面,刘文辉向来是一掷千金,他把已被刘湘收为部将的范绍增作为挖角重点,支票一掏就是三十万元。

不过这次刘文辉的绝招失灵了,范哈儿颇讲江湖义气,不肯为了这点钱就背叛自己的老大,他假装允诺,收下钱后就向刘湘报告,并将支票“上缴组织”。

刘湘对范绍增大加称赞,当即把支票又全部奖励给他,据说范绍增就用这笔钱给自己买了新房。

另外一名收到刘文辉贿赂的将领就没这么好运了,知情不报啊,刘湘将其撤职扣留,此君直到刘湘死后才得以释放。

俗话说得好,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问题是狼未打着,孩子也没了,刘文辉又不敢声张,只得自认晦气。

叔侄二人整天斗得跟乌眼鸡似的,但作为富有经验的比赛选手,在对方未出现明显破绽之前,擂台之上,他们谁都不会率先出拳。

刘文辉的保定系联盟始终让刘湘十分忌惮,你想,“四强”里面占了三席,刘文辉自己已经实力强劲,再三对一,真打起来又有多少胜算呢。

刘湘的一个师长献计,认为必须先从内部分化保定系,与邓锡侯、田颂尧结成联盟,这样才能击败刘文辉。

其实刘湘也早有此意,过去对付杨森他不就经常上演类似好戏么。可是刘湘和杨森毕竟同出于速成,部下也以速成同学为主,刘湘凭借自己在速成系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做局的话相对容易,而邓、田及其部属却尽为保定系,情况就要复杂多了。

因此,刘湘一开始对部下的这一计策明显信心不足,他说:“保定同学在川已成政治上的一种力量,彼此之间虽有矛盾,然而不难言归于好,怎能与我们联合?”

尽管如此,他仍答应众人,“试图为之”,可以姑且试试看。

正在这个时候,田颂尧突然派人造访,让刘湘喜出望外。

保定系看似巩固,实际不然,刘文辉在未走向鼎盛期时,对邓锡侯、田颂尧还多有谦让。之后则以保定系的唯一首领自居,明显变得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他一面联合邓、田来对抗刘湘,一面又时时挟制邓、田,迫使二人寸步不离左右,完全把对方当做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弟使唤。

邓、田再怎么着,也算是“四雄”成员,免不了暗地里要牢骚满腹。当时因刘文辉派头大、气势足,川军背后也都称其为“幺爸”,邓、田见面都一个劲抱怨“刘幺爸的气焰太大了,受不了”。

可是牢骚归牢骚,抱怨归抱怨,邓、田轻易还是不敢走出刘文辉用金箍棒给他们划的圈。因为刘文辉会时时警告他们:如果乖乖待在这个圈里,我可以保护你们,要是不听我的话,当心我跟我侄儿刘湘合起来将你们一起收拾掉。

三四名的相加,毫无疑问干不过一二名的相加,所以邓、田即便活得再苦再累,也只好把一泡苦水咽肚子里。

邓锡侯精明滑头,会说话,日子稍微要好过一些。田颂尧绰号冬瓜,为人傻头傻脑,瓜气十足,成了挨欺负的重点对象。

刘文辉不仅从田颂尧手里夺走了成都兵工厂,还将“挖墙脚艺术”也移植到他身上,拖走了田颂尧的一个团。事后田颂尧及其部下将领都大为愤慨,他们曾经开会决议,要刘文辉“拿话来说”,刘文辉的反应是连个屁都没放,而田颂尧也毫无办法。

田颂尧不仅吃亏,还丢了面子,一股无名之火无处发泄,正好“二刘”闹矛盾,让他看到了走出“金箍圈”的一线希望。

可是田颂尧仍然不敢轻举妄动。别看田颂尧被人叫做冬瓜,但能在残酷激烈的丛林角斗中脱颖而出,且被列为川军第四强,起码的生存和斗争智慧还是有的。他的顾虑跟刘湘相仿,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二刘之间虽有矛盾,可人家毕竟是亲戚,闹了一阵意见后,不难言归于好,怎能与我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