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谁主沉浮(第6/26页)

刘湘得知后气愤不已:幸亏我身边有刘神仙护佑啊,要不然可不就一病不起了?

刘湘把这两桩事在家族内部捅开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面对亲友们的诘责,刘文辉矢口否认与此有关,再三表示自己绝不会做这种下三滥的事,但“他人不敢保证”。言外之意,此事乃刘文彩所为,他本人并不知晓,同时他还向刘湘承诺,愿意清查禁止,保证以后再不发生类似行为。

刘文辉的话可信吗?可信。

“各个击破”的要诀之一便是要先拣软柿子捏,刘文辉是一个富有大略的人,他吞并“七雄”的顺序正是由小到大,“李罗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其他几雄尚存的情况下,刘文辉不会傻到把所有力量都提前消耗在最大强敌身上,但刘湘不同,他必须采取主动,否则就可能连“巴壁虎”都做不成了。

之所以抓住行刺和草人事件不放,且大肆渲染,正是遵循先主故技,即在撕破脸之前,先从道义和舆论上将对手置于不利境地。舆论不过是一面旗,最重要的还是比拼实力,二刘以此为中心展开军备竞赛,并互相掐脖子。

自第一次采购军火后,刘湘又两度从国外购进枪弹,其中包括德造轻机枪、英造重机枪和上千万发子弹。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德造步枪子弹。中国步枪子弹一般只装填七成火药,前半部有一段是空的,德国佬向以认真严谨闻名,他们生产的子弹全部分量十足,因此射程很远,更妙的是,国内汉阳造也可以适用。

刘文辉一看急了,也赶紧通过自己的渠道,从上海购买到优质钢材,准备运回自己的兵工厂制造武器。

可它们在途经万县时却全部被刘湘予以扣留。

刘湘在“下川东之战”中的一个最大收获,就是占据了万县,从而得以一手控制重庆至宜昌的长江水道。诸侯们从下游采购物资,入川时必经万县,刘湘就像海关一样,在那里对物资进行审查,一般物资需要纳税后方能起运,而若是重要军需物资,即便肯交税也没用,一概实行禁运。

应该说,这条规矩并非只针对刘文辉一家,但刘文辉无疑最受触动。因为如此一来,就意味着今后他在军备上再也不能与刘湘抗衡了。

中国人做事,规矩是规矩,人情是人情。刘文辉硬着头皮,再次来到重庆,想让刘湘网开一面。这次刘湘没有借故隐形,不过他说,万县现由王陵基镇守,那里的一切都由灵官负责,他不能插手或干预。

刘文辉听后,只从鼻子眼里笑了一声。

王灵官再桀骜不驯,你说还我钢材,他能不听你的?不肯还钢材便罢了,还要装,再装遭雷劈!

来一次重庆不容易,既然钢材已没戏,刘文辉决定把话挑到明处,跟刘湘讲讲清楚。

大家都是聪明人,哪有讲不清楚的,说来说去,无非是谁做老大,谁做小弟那点破事而已。

三对六面,刘湘不再王顾左右而言其他:“我虽然是你的晚辈,但别忘了,我年龄比你大,发达比你早,资历也比你老,你是受我卵翼起来的,应该听我的号令。”

刘文辉满脸通红:“既然你还当我是你的长辈,实力又比你强,就应该由我来指挥和调度一切!”

事情倒是讲清楚了,然而问题更加无法得到解决。刘文辉负气离开重庆,回去后马上予以报复。

重庆所需米粮均由江津下运,刘文辉便唆使自己的江津守将出面,阻止米船经过,重庆方面遣人来问,他以刘湘的话来回敬对方:“江津现由某某镇守,那里的一切都由其负责,我不能插手或干预。”

你不是不肯还我钢材吗?好,那我就不给你粮食,看谁耗得过谁。

记住,我不是一个随便的人,但我随便起来可更不是人。

江津那里一落闸,重庆立即陷入“米荒”,刘湘情急之下,只得跨省购米,以湖南的湘米来补充粮食的不足。

刘湘的愤怒可以想象。

我当你是长辈,才叫你一声幺爸。你这回是不是吃错药了,给我来这一手,当我是好欺负的?

按照刘湘发去的密电,王陵基从此只要看到是刘文辉的“嫌疑物资”过境,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扣住没商量,武器扣、钢材扣、通讯器材扣,就连刘文辉为组建空军外聘的飞行员也被扣在了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