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谁主沉浮(第15/26页)

刘湘排兵布阵的缺陷和弊病,被他一眼看穿。

往往在双方激战多日,胜负难分之际,刘文辉就另出奇兵,突然向刘湘的侧背发起猛烈冲击。

一线防御怕的就是这个,弱兵固然支持不住,就算强一些的,也不敢不撤,因为后面没有部队,不撤的话,等着你的便是遭到围歼。

刘湘被迫退却,并围绕老君台与刘文辉展开激烈争夺。

老君台乃荣、威前沿的战略要地,却先为刘文辉所夺,刘湘后知后觉,发现后才回头欲抢,两军谁都不肯放弃,结果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总计投入兵力竟然达到了两三万人。

刘湘的那套老战法,防御简单,进攻上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列成横队,一线冲锋。

迎头冲锋的是潘文华,号称刘湘手下最勇之将,可与关云长媲美,然而落后的战法让潘文华也大吃苦头。

老君台一役,是荣威大战中的著名恶战。潘文华血拼竟日,所部当场战死者便达三千余人,伤者无数。

刘湘急调王缵绪、范绍增增援,二将同样被杀得落荒而逃,与此同时,另一翼的唐式遵也精疲力竭,仅剩招架之功。

刘湘的各路大军均告失利,只得退守荣、威,筑防固守。

又防守了,但老毛病依旧。

刘文辉再出奇兵,派精锐部队间道丛林,从背后绕袭荣县。突袭部队成功占领荣县,后因未与正面部队取得联系,才自行撤离。纵然如此,对刘湘的军心已造成极大打击。

刘从云首先跳起来,认为是刘湘没有照他制定的计划作战,才会吃败仗。

其实以前行军作战,刘湘也没有哪一次能够原原本本照刘从云的“卜卦”本子上课,包括泸州之战中的舰队闯关,不也错过时辰了吗?只能说,败仗吃得太多,大家都不可能再淡定得下去,互相埋怨是免不了的。

另外,刘从云如此气愤,还跟他的“神军”有关。

神兵师虽在泸州出了糗,但实战多了也渐渐有了军事经验,这些道徒出身的官兵比一般军人更具优势之处,在于他们的心理承压能力很强大,在战场上敢拼能杀,渐渐上升为不可或缺的主力。

可还没等刘从云得意呢,神兵师就蒙受了惨重伤亡。老君台一役,神兵师一个主力旅仅余千人左右,连一个团都凑不足。到荣县被占,神兵师的所有军用物资又被刘文辉席卷一空。

刘从云心疼不已,他对刘湘大发脾气:“我这个计划乃扶乩得来,代表天意,你不按照我的计划作战,便是违反天意,违反天意怎能不败呢?”

“神仙军师”借题发挥,而且越说越来气,最后一甩袖子,回家,不干了。

军师走人,刘湘最为倚重的潘文华也身染重病,躺在床上起不来。

刘湘一向稳重内敛,待人宽厚,此时忽然一反常态,竟然给潘文华下达命令:“不要说得了重病,你就算奄奄一息,也得给我爬起来指挥,绝不允许再退后一步!”刘湘真是急糊涂了。

荣威大战开始以来,他没有能在刘文辉身上占过一次便宜,这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极为罕见。

当然,以前也不是没吃过亏,比如刘湘也曾多次败在杨森手上。但杨森打仗,并没有脱离速成系的路子,不过是特别悍勇罢了。最起码,你知道怎么防他攻他,以及如何与之周旋。

可是这些对刘文辉完全不起作用,那真是防也防不住,攻也攻不上。刘湘能做的,似乎就是败了退,退了败,然后不断重复。

就在不知所措之时,侦察电台又送来一份破译电报。

这是刘文辉的前敌总指挥发给刘文辉的密电,上面提出制胜的两条计策。第一条,是在已占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对刘湘发起总攻,具体步骤仍突出一个“奇”字,即正面佯攻,出奇兵绕过防线,实行前后夹击。

对于保定系将领惯用的这种奇袭打法,刘湘倒是已见怪不怪,让他惊骇的是密电中的第二条计策。

第二条计策说,应乘刘湘专注于前线,派五个旅“附自贡之背”,乘虚直捣重庆。

刘湘本人就在自贡督师,所谓“附自贡之背”,就是从自贡的边上穿插过去,然后直达重庆。

当时刘湘的主力都集中在荣威战场,留守重庆的仅有一个旅,战斗力又很薄弱,五个强旅攻一个弱旅,要攻下重庆,基本上就是十个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