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口大捷到天京内讧(第5/8页)

对天王府好奇的目光,过于倾向于这个方面,就不再顾及其他了。

洪秀全伪装成功。

“是今天夜里呀……”洪秀全低声道,他的脸上毫无表情。不将真情流露在脸上,几乎已成了他的习惯。

“您的决心没有改变吧?”西玲叮问了一句。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都说洪秀全欠果断,但他要消灭杨秀清的决心,坚定不移。

当然,这件事在东王府里也是保密的,东王杨秀清只是跟他身边的几个亲信商量过。其中有一个人叫胡以晃,把此事报告了天王。在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和冯云山隐藏在平南山中时,胡以晃曾窝藏过他们,并穿过清军包围去同金田村联系过,才使杨秀清把他二人从危险中救了出来。此后,胡以晃就成了太平天国最高层领导人之一,后来逐渐接近杨秀清,被人们看成是东王亲信。胡以晃的妻子担任东王府女丞相,掌管东王家务,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全家深受东王信任。

胡以晃跑到天王府报告道:“快采取措施吧!否则不仅万岁(洪秀全)的地位,连性命也危险啊!为保护万岁,我胡以晃万死不辞。现在可比当年的平南山还要危险得多啊!”

“谢谢您,衷心感谢!”洪秀全对杨秀清的篡位计划深信不疑。

他为什么要来报告东王的秘密呢?

洪秀全没有问,但他已推断出,也许是胡以晃想起了平南山以来跟自己的关系。不过,洪秀全曾在平南山中见过胡以晃的妻子,他脑子里一直深深刻印着胡以晃妻子俊俏的形象,而胡以晃的妻子现在正在杨秀清的身边,这一点说明了一切问题。

“就要开始啦!”听了西玲的汇报,洪秀全毫无表情。

东王府丝毫没有警惕。自从击溃江南大营,东王府甚至有一种急躁的情绪。

“大喜的日子就要到来了。我觉得有点太晚了。”胡以晃道。现在,他的任务就是奉承杨秀清。叫人一奉承,杨秀清更加忘乎所以。只有心腹亲信在场时,杨秀清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反应极其单纯。

“是呀,太晚了。因为北方出了问题,又有江南大营。不过,来日方长嘛。”所谓“北方出了问题”,是指北伐失败。北伐军中的干部大多是杨秀清的人。自己一派的将士虽在北伐中遭到损失,但最近在天京得到了补充,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

就太平天国的军事势力来说,当时分三派。南王和西王已死,天王深居简出,不想过问政治和军事,所以拥有军队的只有东王、北王、翼王三人。东王亲自坐镇天京,把北王和翼王派到外地,希望在作战中削弱这两派的军事力量。但是,当时广东天地会相继造反,而小刀会已经灭亡,所以广东天地会的兵力都流进了江西石达开军。杨秀清把石达开军调到武昌,让石达开与韦昌辉交替,其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杨秀清害怕很有威望的石达开。在夺取天王地位的问题上,杨秀清最注意石达开的动向,东王手下的优秀情报人员大多派到了武昌,监视石达开的言行。杨秀清瞧不起韦昌辉。韦昌辉常对杨秀清阿谀奉承,在太平天国内部的评价一向不佳。

韦昌辉带领三千士兵,分乘二百余只船,已抵达天京。东王没有接到任何报告,这行动隐秘而迅速。二百余只船,分散在南京城下各处靠了岸。在临战状态下的南京,有几十只船靠岸,并非什么稀罕事,南京常要补充粮食和弹药。北王的军队在深夜分散从各个城门进入南京。胡以晃已通知各城门守军:“有些小部队士兵换防回京,请放行。”

军队分散进城后悄悄集合。政变的领导人们集中在天王府附近一家民房里。燕王秦日纲是反杨秀清的急先锋,他主张立即袭击东王府。胡以晃早已及时拟订了突然袭击的计划。行动的时间越往后拖,被发觉的可能性当然越大。可是,韦昌辉把嘴撇成“八”字形,眯缝着眼睛说道:“要见到万岁(洪秀全)后才行动!”

“时间最为宝贵,不允许迟延!”胡以晃道。

“我从使者口中听到天王要诛杀东王的命令。使者带来了一些凭证,我才相信而回到天京。不过,为慎重起见,我希望会见天王得到确认。”韦昌辉坚持自己的意见。没有他的同意,是调不动军队的。